“王大妈,你这胆固醇能有点高,要注意饮食咯。”早上,社区卫生站迎来了62岁的王大妈。王大妈习惯每天用土豆做菜,却被邻居“科普”:土豆是“发物”,吃多了血脂飙升。心里犯嘀咕的她,赶紧带着血脂化验单找来了家庭医生。
医生却笑了:“很多人以为土豆会升高血脂,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真让血脂抬不住头的,你还真没放在心上!”王大妈一听,赶紧追问:“那到底啥才是真的高血脂‘元凶’?难道我吃错了?”
![]()
像王大妈这样的疑虑,你是否也有过?
不少中老年人,谈“高血脂”色变,对“发物”避之不及。土豆因为淀粉含量高,常被误认为“高血脂凶手”。但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医生指出,土豆的脂肪含量极低,每100克土豆脂肪只有约0.1克,远低于大米饭和面条。
土豆的主要成分是复合碳水化合物,而且富含膳食纤维、钾、维生素C。多项来自《中华营养学会》和《哈佛公共健康学院》的循证研究显示,土豆本身并不会显著提升血脂水平。甚至,如果用清蒸、炖煮等方式代替油炸,土豆反而助于降脂、稳定血压。
![]()
真正让血脂升高的罪魁祸首,往往不是“发物”土豆,而藏在我们日常饮食中一些忽视的小细节。很多人不知道,日常餐桌上那些你以为健康的某些“美味”,才是血脂的隐形推手。
研究发现,以下三种常见食物,才是真正需要高度警惕的“高血脂催化剂”。尤其是第2种,最易被忽视!
油条、炸鸡、炸薯条……这些松脆可口的油炸食品,内含反式脂肪酸和大量饱和脂肪。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数据显示,经常摄入油炸食品,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平均升高17.8%,显著提高心血管疾病风险。
过量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如果每周吃炸鸡超过2次,血脂超标人群发生率翻倍增长。
![]()
别忽视每日那块蛋糕、几块饼干。大量糖分、奶油、人造黄油“隐藏”其中。哈佛大学长期随访7000人发现,摄入高糖高脂糕点,2年内胆固醇升高幅度可达11.3%。糖分和脂肪碰头,会促进肝脏合成三酰甘油,加重脂代谢负担。尤其市售蛋糕中奶油多源自棕榈油、氢化植物油,富含饱和及反式脂肪酸。
火腿肠、培根、香肠……看似方便,其实大隐患。世界卫生组织警示,定期食用加工肉制品,血脂异常风险提升高达32%。
这类食品含有大量饱和脂肪、胆固醇及添加剂,促进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升高,加重心脏负担。长期摄入还关联糖尿病、脂肪肝等慢病风险上升。明明是土豆背了“黑锅”,真正的升脂元凶却被我们忽视在家常餐桌!只要吃错,调理再多都白搭。
![]()
专家建议,当血脂超标或者有心脑血管家族史人群,关键不是单纯忌口,而要吃对。
主食多样、避免单一:主食可有:玉米、糙米、燕麦、红薯、土豆掺杂搭配,有益于血糖、血脂的良性调节。
烹饪方式要轻脂:用清蒸、炖煮、少油炒制代替炸制、煎烤。制作土豆时,选土豆片煮汤或炖肉,减少油脂吸收。
甜点和加工制品“能不吃就不吃”:家庭自制糕点时,用植物油(如橄榄油)代替黄油;火腿肠、培根、腊肉等一周不超一次,少量食用。
增加蔬菜和坚果摄入:多吃绿叶菜、豆类、坚果(如核桃、杏仁),有助调节血脂、补充膳食纤维。如每日坚果摄入约10-15克即可,避免多食。
![]()
规律运动+良好作息:每天快走30分钟、经常活动,辅助膳食管理,可显著降低动脉斑块形成的风险。规律作息对身体代谢同样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