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切入:有人把你当成跳板,用你的劳动换取光环;你把真相扔到台面上,结果是窗户纸被戳破、故事变得更复杂。古二的录音一出,我就知道这事儿不会简单收场——因为它戳到了一个普遍存在、但被大家当作“行业秘密”的痼疾。
事情怎么开始的
![]()
就在不久前,古二公开了多段录音,指向两个名字:一个是圈内被尊为“终极偶像”的导演(媒体里常用“墨镜王”称呼),另一个是拿奖拿到手软的知名编剧秦雯。录音里说的事儿,既有职场剥削、也有人格羞辱,甚至还有把“拍警察”当作饭后谈资的轻描淡写。简单说,古二把他在剧组的所见所闻搬到了台前——从怀揣梦想的科班生,到只拿三千月薪的生活助理,他的故事里满是被忽视的细节。
![]()
从理想主义到被消耗的那段路
我看着古二的成长轨迹,心里有点酸。他是那种典型的科班出身,眼里有光,手里有稿,脑子装着“跟着大导演学真本事”的憧憬。结果第一次入组,感觉像被请去做“万能工具”:记生理饮食偏好、随叫随到、做大量不属于编剧的琐碎事,甚至要随时接受“抽查”。有段描写让我印象深:天还没亮,他拎着外卖去给“组里大佬”送早餐;深夜回宿舍,手里是忘了调温的暖水袋,身体在提醒他:该停一停了。可那时候他脑子里只有一个算盘——拿到署名,就能改变命运。谁知道等来的,是被两位“上位者”用得更狠、更肆无忌惮地压榨。
![]()
那些“上位者”的逻辑
![]()
在录音里,墨镜王和秦雯对话的语气充满了优越感。对他们来说,顶流和老戏骨都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对规则和边界,他们显得相当随意。秦雯对署名权的坚持,不只是职业考量,更像是一场“独占荣誉”的防御战。她拿奖多、话语权大,担心任何人能靠着她的名字搭上更高的舞台——于是把“独家”捍得死死的。结果是什么?对古二而言,他用身体和心血换来的,不是署名,而是被进一步榨干和羞辱。
那种“月薪三千、无署名”的普遍性
![]()
我翻资料、看评论,发现古二不是孤例。圈里不少小编剧、小编辑的日常,常常是用低工资换来高强度劳动,署名权成了上位者手里的筹码。有人把劳动当成通行证,却不愿分担应有的尊重和回报。网络上有声音说:“这事儿太常见了”,也有人愤怒到直呼要改革。古二至少有录音能说话,他在网上有了一场小胜仗——把那些看不见的压迫,变成了被看的事实。至于法律层面、行业规则层面能不能跟上,那就有待观察。
![]()
衡量影响:名声被撕裂还是结构要被改
我有个直觉:短期内,秦雯的人设被撕开了缝隙;墨镜王的口碑会被擦掉一层光彩。但要把整个行业的潜规则翻个个儿,靠一次爆料还不够。电影圈里那种“拿光环换劳动”的逻辑,还根植于资源配置和话语权不均。古二的选择很勇敢,他把私下里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羞辱公开化,等于给了其他被压迫者一把尺子。可现实是,很多拿着微薄工资的人,连起诉的钱都没有。这个不平衡,才是更大的问题。
![]()
零碎感受与结尾提问
![]()
说实话,我看着那些录音,既愤怒又无奈。愤怒是针对那种把人的尊严当作可有可无的操控方式;无奈是因为改变要比曝光更慢、更费力。我更关心的是,古二拿出全部证据去还真相,他要的,可能不只是一个署名——也可能是想让下一代编剧知道,遇到不公可以有人站出来。你会怎么想?如果你是圈内人,见到“署名权”和“独家权”的冲突,你会站在哪边?留言告诉我你的选择。
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