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动是健康生活的基石,但它对每个人的意义都不尽相同。当一个人肾功能开始减退,运动到底是良药,还是“隐形杀手”?
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很多人可能会反问:“运动怎么会有问题?不是医生都鼓励锻炼吗?”——确实,但对肾功能受损的人而言,运动就像一把双刃剑。适度得当,可以延缓疾病进展;方式不当,却可能使肾脏“雪上加霜”。
在日常门诊中,常遇到一些患者在慢性肾病治疗过程中仍坚持跳广场舞、骑行长途、早起晨跑,甚至参与高强度有氧操,结果出现蛋白尿加重、水肿反复、血压波动等现象。他们往往很困惑:“我明明是在锻炼身体,怎么反而病情更重了?”
这背后的答案,藏在肾脏病理机制与运动生理学的交汇处。我们必须认识到,并非所有运动都适合肾功能减退者,尤其是以下八种常见却“暗藏风险”的运动方式,更需警惕。
一、误区广泛:运动=健康?肾病患者并非如此简单
传统观念中,“多运动有益健康”几乎成了不变的真理。但从医学角度看,肾病患者的身体内环境极为特殊,尤其在肾功能减退期,代谢废物排出能力下降,体液、电解质、酸碱平衡调节能力均不同程度受损。此时,过度运动或不当运动,会加重肌肉代谢产物的堆积,增加肾小球负担,甚至诱发急性肾损伤。
![]()
此外,有研究指出,在肾功能不全的背景下,剧烈运动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症,释放大量肌红蛋白,这些物质一旦进入肾小管,极易导致堵塞和急性肾衰竭。此类病例在临床并不罕见,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
二、肾功能减退者警惕的八类运动方式
医生在多年临床接诊中发现,以下八种运动若不加选择性地执行,可能对肾功能构成伤害:
长时间快走或慢跑:虽然看似温和,但持续时间过长容易引发水电解质失衡,尤其在夏季或空腹状态下,可能诱发低钠血症或脱水,加重肾脏负担。
![]()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这种流行的燃脂运动方式对心肺和肾脏要求高,肾功能不全者往往难以承受,极易出现乳酸堆积、肌酐升高等问题。
举重训练:增加肌肉代谢,释放大量肌酸酐,加剧肾脏代谢负担,尤其是未经指导的高负荷训练更为危险。
高温瑜伽:环境温度高,排汗多,极易造成体液大量丢失,诱发低血容量,导致肾灌注不足。
骑行长途:长时间骑行会导致骨盆区域压迫,容易引起泌尿系统微损伤,进而诱发感染,加重肾脏炎症。
广场舞(尤其是剧烈型):不规律的节奏与中老年人心肺功能不匹配,若舞步过快或跳舞时间过长,也可能诱发血压波动,影响肾血流。
![]()
深蹲、登山等耐力挑战型运动:中老年人肾功能退化已属常态,过度挑战耐力会造成暂时性肾灌注下降,诱发隐性肾损伤。
暴汗排毒式运动:不少人误以为排汗越多越好,实则大量排汗会导致血容量骤降、肾血流减少,影响肾小球滤过率。
三、为什么肾功能减退的人更怕“错误的运动”?
从西医角度分析,肾功能减退时,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代谢废物如尿素氮、肌酐无法有效排出。运动增加肌肉代谢速率,使代谢产物增加,若肾脏清除能力不足,就容易“积毒于体”。
![]()
而从中医角度看,肾主藏精,肾为“先天之本”,一旦肾气不足,运动过度则“耗气伤精”,反而使肾脏进一步虚损。中医经典《素问·上古天真论》有言:“劳则耗气,久视伤血。”对肾病患者而言,运动必须有节、有度、有道。
四、科学运动对肾病患者到底意味着什么?
并非所有运动都要被拒之门外。关键在于“量”与“质”,更在于个体差异的精准评估。医生建议,肾功能减退者应根据肾功能分期、是否伴随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因素,量身定制运动方案。
低强度、节奏均匀、时间可控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缓步走、轻柔拉伸,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是较为安全的选择。同时,运动前后要监测血压、蛋白尿、体重变化,避免水肿、疲劳、头晕等信号的忽视。
![]()
五、现实提醒:肾病年轻化趋势不容忽视,运动需未雨绸缪
近年来,肾病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中国慢性肾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慢性肾病患病率已达10.8%,青年人群中比例亦在上升。这与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盲目健身、滥用药物密切相关。
尤其是年轻群体热衷健身风潮,却忽视基础体检与肾功能评估,使用蛋白粉、肌酸等补剂而不知其对肾脏的潜在刺激,成为“隐性伤肾源”。因此,运动必须建立在对身体真实状态的认知之上,而非盲目模仿社交平台上的健身打卡。
六、肾病防控,从生活细节开始
![]()
除了合理运动,肾病防控应从多个层面入手:
饮食方面,减少高盐、高蛋白、高磷食物摄入,适当补充水分,避免过度饮水;
作息方面,坚持规律睡眠,避免熬夜;
药物方面,勿滥用止痛药、抗生素、中成药,应遵医嘱;
定期体检,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每年检测尿常规、肌酐、微量白蛋白等指标。
结语:
肾病不是不能动,而是要动得科学,动得适度,动得安全。肾功能减退者面对运动要有敬畏之心,用科学认知替代盲目热情,才能真正做到“以动养肾”,而非“以动误肾”。
不要让好心办了坏事,运动的初心是健康,但方法不当,可能适得其反。每一位肾友都应铭记:运动不是万能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或身边人有帮助,请点赞、评论或转发。关注我们,持续获取更多威、实用、贴近生活的健康知识。守护肾脏,从科学运动开始!
参考文献:
[1]王海燕. 慢性肾脏病患者运动干预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4, 44(3): 191-195.
[2]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 中国慢性肾脏病管理指南(2023年版)[J].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3, 39(2): 81-96.
[3]李春辉,张勤. 中医对肾虚与运动关系的探讨[J]. 中医药导报, 2025, 31(5): 102-105.
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生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