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岁刘阿姨最近总觉得吃饭没滋没味,有时候吃一两口就饱了,总是以为是年纪大了胃口变差。
直到有一天午饭时间,家人做了刘阿姨最爱吃的红烧鱼,她夹起一筷子鱼肉放进嘴里,却忽然觉得食物难以下咽,喉咙有异物感。饭后,她忍不住向儿媳抱怨:“怎么最近吃什么都没胃口,有时候还恶心,嘴里还老有股苦味。”儿媳听得心头一紧,赶紧带她去了医院。
![]()
令人意外的是,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神情变得凝重,下达了建议:“近期出现这几种吃饭的状况,不只是简单的胃肠道问题,很可能与三种癌症有关,一定要引起重视!”
事实上,不少人认为,肿瘤早期没有任何特殊表现,而忽视了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特别是日常吃饭时反复出现一些异常,如果同时出现四个标志超出两个,背后或许正隐藏着癌症风险。
那么,体内有癌,吃饭时会有哪些警惕信号?哪些癌症在背后潜伏?我们又该怎样早期发现和应对?
食欲下降、体重无故减轻
哈佛医学院在涉及3.7万名中老年人的研究中发现,50%以上的癌症患者在早期会出现食欲减退,即便平时爱吃的食物,也突然变得不感兴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伴随1-3个月内体重下降5%以上,且找不到明显原因时,更应提高警惕。
科学机制:癌细胞代谢活跃,会大量消耗身体能量,还可影响胃肠激素分泌,使人持续无饥饿感。
吞咽困难或进食哽咽感
有研究报道,食管癌及部分咽喉部肿瘤,在早期就可引发进食时噎食、梗阻感,尤其吃固体食物时症状更明显。北京协和医院肿瘤科医生提醒:如持续超过两周进食困难,务必尽早排查食管、胃部或咽喉恶性病变。
饭后经常恶心、呕吐或腹胀
医学文献指出,胃癌、胰腺癌患者在早期常有饭后频繁恶心、呕吐,并且难以用普通胃肠疾病解释。
数据表明,在新发胃癌病例中,有23%持续出现上腹胀闷、恶心,但易被忽略。消化道恶性病变往往会影响胃部蠕动,引起类似胃炎、消化不良的表现,却久治不愈。
![]()
口腔苦味或溃疡不愈
临床观察发现,部分肝癌、胃癌患者口腔反复溃疡、苦味明显,伴随明显食欲下降、饭后腹胀,且用传统口腔药物无法缓解。这类慢性口腔问题,常常反映肝功能异常或体内有慢性炎症,为防后患,需及时筛查相关肿瘤指标。
食管癌在中老年人中筛查发现率逐年上升。典型表现是进食哽咽、吞咽不畅,甚至连喝水都觉得“卡喉”。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发食管癌病例31万例,且四成患者因早期症状被忽视,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胃癌在我国消化系统肿瘤中高居榜首。70%患者在发病初期表现为饭后胀满、食欲不振、恶心消化不良。中华医学会统计: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超90%,晚期则仅有30%,说明早发现早干预至关重要。
![]()
肝癌常伴发口腔苦味、厌油、饭后腹胀,2019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确诊肝癌43万例,其中很大比例在持续“口苦纳差”后才被检出。值得警惕的是,乙肝、脂肪肝患者更容易合并发展为肝癌,如出现上述状况持续一月以上,务必加强筛查。
关注身体信号,重视规律筛查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进行一次消化道筛查,如有家族肿瘤史,更应提早做胃镜、肝功能及肿瘤相关抗原检测。
保持健康饮食与生活习惯
多吃蔬菜、水果、减少腌制与烟熏类食品,远离酒精与烟草,饮食“清淡少油”为宜,可有效降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最新营养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膳食纤维摄入充足,癌症风险可下降14.8%。
![]()
一旦出现警示信号,勿自作主张拖延
如果近期连续2项以上典型标志出现,且持续2周未见缓解,建议尽快前往正规医院肿瘤专科排查,切勿听信“网上偏方”或轻视自我感觉。癌症早期干预是逆转病程的关键黄金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