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那手机都像抹了502胶一般,把我的手牢牢黏住,怎么都不愿意放开。短视频一刷,游戏一打,感觉灵魂都得到了升华,至于睡觉什么的都一边去吧。就算3点睡,7点起,「阎王」都得夸我好身体。
可到了第二天上班,就瞬间老实了。刚坐下准备搬砖,头开始痒,手也痒,胳膊还跟着痒。于是,忍不住到处抓挠,越挠越烦躁。好不容易稳住心神,准备认真工作,脑子却像断了线。面前的字儿明明每个都认识,组合在一起却像在看天书。这工打着打着,人就开始走神了。
熬夜的「爽」这时候全变成了难熬的「苦」。其实,生活中这些很常见的现象,可能都是睡眠不足引起的。
一上班就浑身痒痒
或是因为睡眠不足
一项发表于Allergy的研究[1]表明,睡眠不足可能激活全身性炎症反应,从而诱发或加重皮肤瘙痒。
![]()
如果从进化角度来看,痒感原本是一种有益的生理警报,当我们感觉到痒痒时,可能是环境中存在一定的刺激(比如蚊虫叮咬)。此时,我们会通过抓挠这种保护性动作,来清除潜在威胁。
然而,当慢性炎症将这一机制「点燃」后,痒感的「保护作用」就彻底变了味。
正常情况下,当我们睡眠充足时,身体会进行一系列免疫调控,抑制不必要的炎症反应。而一旦熬夜,睡眠不足,情况就急转直下。研究发现,哪怕是短期的睡眠不足,也会导致体内多种炎症因子水平显著升高。其中就有一种让人感觉痒痒的“致痒因子”白细胞介素-31(IL-31),它们会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发出“好痒”的信号。
不仅是这样,睡眠不足还会降低「瘙痒阈值」。熬过夜之后,即使是衣服轻微的摩擦或体温略微上升,都可能被大脑错误地解读为强烈的痒感。(怪不得,我的手只要碰上这堆怎么搬都搬不完的砖,就会觉得没完没了的痒痒)![]()
但夜熬都熬了,觉得痒痒就挠一挠呗,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
那我只能说「Too young too naive」,因为在这场「痒痒风暴」中,皮肤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炎症和睡眠紊乱的影响最终会波及大脑的核心功能区。睡眠不足会导致前额叶皮质功能下降,这一区域就像「刹车片」一样,帮助我们管理情绪、抑制冲动。当「刹车片」失灵,面对痒感时,我们就更难抑制抓挠的冲动,皮损和炎症也因此被进一步放大。
![]()
熬夜后,大脑像「浆糊」
神经活动紊乱
牛马这下都要忍不住自嘲了:“这堆本就烫手的砖,现在还会让人觉得痒痒。但能怎么办呢?砖还是要搬的,强打精神,坚持一下总是可以的。”
但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大学的研究团队一项发表于Nature子刊Nature Neuroscience的最新研究[2]还是劝退了一大波认为「熬夜并不会影响第二天工作」的「夜猫子」。这项研究发现,当我们熬一夜不睡,注意力会出现下降。即使强打精神保持清醒,大脑也会执行睡眠时才该进行的“垃圾清理任务”,神经活动紊乱、瞳孔收缩、脑脊液剧烈涌动。
![]()
通常情况下,人在清醒的时候,CSF像温柔的小溪,会随着呼吸轻轻波动;而在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中,它会像海浪一样,出现大幅度、低频的起伏。可是,研究发现,当参与者经历一夜睡眠剥夺后,即使仍处于清醒状态,他们的CSF信号也出现了类似NREM睡眠的波动,对任务的反应时间也明显变慢。
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神经信号发现,清醒状态下,睡眠剥夺也显著增加了脑电图(EEG)慢波活动,此时「睡眠压力」信号如约而至。也就是说,我们在缺觉后,即便仍保持清醒,大脑也在偷偷地做着“睡眠练习”,准备随时进入休息模式。
![]()
但不管怎么说,无论是CSF流动,还是EGG慢波活动,都是日常很难监测的。有没有一种更直观的方式来「报告」这些生理变化呢?
研究人员观察后发现,参与者瞳孔出现变化之后的几秒,脑脊液才开始跟着“起浪”。他们的瞳孔变小时,CSF 会出现“外流”信号;瞳孔放大后,CSF则会“回流”。与此同时,他们心率下降,呼吸也变得更慢。
其实,我们瞳孔的大小不只是为了适应光线的强弱而变化的,它还能非常直观地反映出大脑的清醒和警觉程度。在大脑深处,有一个叫做「蓝斑核」的区域。当我们需要集中注意力,变得清醒和警觉时,蓝斑核会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这个时候,瞳孔就会不由自主地放大。反之,当我们感到疲劳、走神时,蓝斑核活动减弱,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瞳孔便会缩小。
这下不就能知道为什么一搬砖就会犯困,眼睛都会不由自主闭上了吗?
![]()
但细细想来,这里还有一个让人很困惑的问题:为什么大脑要把注意力调节和CSF流动这两个看上去不太相关的功能「绑」到一起?
研究者指出,清醒时大脑会产生β-淀粉样蛋白等「垃圾」,但是在睡眠期间,这些「垃圾」会被清理。然而,一旦开始熬夜,大脑得在清醒状态下「偷空」完成这项清洁工作,但这种在清醒状态下的强行清洁,效率可能不高,且会干扰正常的认知功能。
另一方面,CSF快速的流动可能会改变局部神经递质或离子浓度,干扰正常的神经功能,影响信息处理。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熬个大夜之后再搬砖,时常觉得脑子像一团「浆糊」,根本转不动。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首次在人类中揭示了注意力状态与大脑液体动力学之间的精细耦合,睡眠剥夺迫使大脑在清醒状态下频繁启动“类睡眠清洁模式”,而这一过程会干扰正常的认知功能。
那么,有没有办法,在熬夜后还能优雅从容地打工呢?
想什么呢?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按时睡觉,拒熬夜于千里之外。不过要是实在想熬,或者不得不熬,就得随时准备好面对注意力「掉线」。撑不住的时候也别再强行硬撑了,给大脑一个休息和重新校准的机会~
注:研究[1]缺乏足够的客观测量数据和直接神经生物学证据;研究[2]样本量有限且参与者均为健康成年人,限制了研究结论的外推。
参考资料:
[1]Cameron S, Donnelly A, Broderick C, Arichi T, Bartsch U, Dazzan P, Elberling J, Godfrey E, Gringras P, Heathcote LC, Joseph D, Wood TC, Pariante C, Rubia K, Flohr C. Mind and skin: Exploring the links between inflammation, sleep disturbance and neurocogniti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 Allergy. 2024 Jan;79(1):26-36. doi: 10.1111/all.15818. Epub 2023 Jul 19. Erratum in: Allergy. 2024 Jun;79(6):1641. doi: 10.1111/all.16079. PMID: 37469218.
[2]Yang Z, Williams SD, Beldzik E, Anakwe S, Schimmelpfennig E, Lewis LD. Attentional failures after sleep deprivation are locked to joint neurovascular, pupil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flow dynamics. Nat Neurosci. 2025 Oct 29. doi: 10.1038/s41593-025-02098-8.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1162627.
撰文 | 木白
编辑 | 木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