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瞒大家说,狂人从2009年就开始参与每年的双十一活动,但是最近几年越来越感觉,双十一从年终大促,变成对消费者数学能力与耐力的年终大考了,很多消费者被抢券、拉新、预售、凑满减等等流程劝退。
结果就是,消费者没有享受到多少优惠,平台也是一阵瞎忙,大促本应带来的那种买到“便宜商品”的简单快乐,已经不复存在了。
但是,今年的「淘宝百亿补贴」似乎下定决心来一次返璞归真。它没有陷入更复杂的玩法内卷,而是选择了一条直击用户痛点的核心赛道——提升优惠感知。
优惠感知,这词听起来很互联网,翻译成大白话是:让消费者能最简单、最直观地感觉到真的便宜了,翻译成表情包就是:双十一优惠难算?那就都别算了!

01.
创意破局:
用百货商店概念,把简单做到极致
要让优惠更容易被消费者发现,就得有一个很好的创意载体,在这方面,淘宝百亿补贴无疑是有高人的,它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被刷爆的“百货商店”。
◾ “货架号”即“价格”,重塑直观购物体验
淘宝百亿补贴的百货商店主打一个所见即所得,活动会场里陈列数百款商品,而货架的序列号,1号~100号,就直接对应着商品的售价——1元~100元。
![]()
不用任何复杂的计算,就像在实体商店里闲逛一般,价格一目了然,这种极简化的购物逻辑,不用你去犄角旮旯里找隐藏券,打破了传统电商大促中信息不对称的壁垒。
靠百货商店,淘宝百亿补贴向用户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无论你的需求是什么,在这里都能找到最直接、最优惠的解决方案。
◾锁定四大品类,让你买好货第一个就想到我
光有百货商店还不够,那更多是建立一个“便宜好逛”的整体印象。但淘宝百亿补贴真正的野心,是想在你心里拿下几个关键的“山头”,让用户在买真正重要的东西时,第一个就想到它。
于是,淘宝百亿补贴进一步聚焦用户最日常的消费场景,围绕“水蛋奶、手机数码家电、运动鞋服、大牌美妆”四大重点品类,推出系列短片,让“上淘宝补贴,买好货好价”的心智落到每个具体品类中。
上淘宝百亿补贴,买手机数码家电,低至5折起
上淘宝百亿补贴,买水蛋奶,全年至高省3650元
上淘宝百亿补贴,买大牌美妆,频道专享3倍补
上淘宝百亿补贴,买运动鞋服补贴加持,不只5折
这四大品类,可远远不止“百货商店”里1到100块的东西,它囊括了从几块钱的牛奶到几千块的手机。 淘宝百亿补贴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在用户心里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心智地图”:无论是想囤生活用品,还是想换个新手机、买套护肤品,第一个想到的就应该是“淘宝百亿补贴”。
◾从线上到线下,全场景沉浸式“优惠感知”
不过,提到百货商店,大家的第一印象其实还是传统的线下大商场。那么,如何打破这种刻板印象,让线上的“优惠感知”也变得真实可触呢?
很简单,直接把淘宝百亿补贴“百货商店”搬到线下,渗透进都市人群的日常生活轨迹。
淘宝百亿补贴改造了人潮涌动的杭州龙翔桥和上海徐家汇地铁站,楼梯的每一级台阶、扶梯旁的每一块广告牌,都被精心设计成了明码标价的货架。
![]()
![]()
人们穿行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充满惊喜的百货商店,每一步都踏在实实在在的优惠之上。这种将抽象的实惠概念转化为具象化、可感知的场景体验,极大地强化了品牌的记忆点。
02.
信任筑底:
双线并行,让优惠可信且充满惊喜
百货商店给淘宝百亿补贴吸引了众多的用户,不过想要让用户掏出真金白银买东西,光直观的价格还不够,真正的杀手锏,在于横向拓宽价值、纵向深化信任的双线并行策略。
◾ 横向拓宽,打造动态有趣的优惠矩阵
不同于以往静态的、一次性的折扣,今年的双十一优惠是“活”的,淘宝百亿补贴丰富的玩法矩阵,让优惠感知变得更加动态和有趣。
就像“闪袭加补”在特定时间点突降福利;“大牌全加桶”将关联品牌打包,提供击穿底价的组合优惠;“百亿金刚券”和“超级加补红包”则提供了优惠叠加的可能性。
这一系列组合拳,不仅维持了用户的新鲜感和参与热情,更让整个优惠体验变成了一场充满惊喜的寻宝游戏。
◾纵向深化,从“被动申请”到“主动服务”
而在深化信任层面,淘宝百亿补贴则进行了一次版本升级,核心是将各个平台都有的“买贵必赔”的承诺,从一个需要用户主动发现、比价、截图、提交申请的繁琐流程,转变为“主动服务”,主动给用户退差价。
![]()
淘宝百亿补贴的这个“买贵自动赔”功能,系统会7x24小时不间断地为用户“巡价”,如果发现消费者购买的带有买贵必赔标识的商品出现降价,或在特定平台有更好的价格,无需用户进行任何操作,差价便会自动退回到用户的账户中。
这一举措,打消了消费者早买被背刺的心理。
而且,淘宝百亿补贴还携手平台内的“淘宝闪购”,强强联合推出了“百亿闪购”服务。用户生活中急需的家庭常备、突发的健康需求、甚至是深夜的零食,不仅能享受到百亿补贴的极致性价比,更能体验到“随叫随到”的即时便利。通过这种深度结合,淘宝百亿补贴完美满足了消费者在快节奏生活中对效率和优惠的双重追求。
![]()
从价格保障到服务保障,淘宝百亿补贴通过一系列主动作为,将信任的基石筑得无比坚实。
03.
场景渗透:
让补贴出现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
构建好了优惠和价保体系,还需要解决一个终极问题:如何把优惠信息扩散,传播给更多消费者?毕竟各个平台都在大促期间砸流量,获得用户的注意力,光靠钱可解决不了,而淘宝百亿补贴想出了一个很邪修的媒介:快递三轮车。
![]()
◾“最后一公里”的精准沟通
快递三轮车,是现代城市中最具烟火气的交通工具之一,它深入城市的每一个毛细血管,与消费者的生活轨迹高度重合。
这种“非传统场景+贴近用户决策点”的打法,摒弃了高高在上的说教式广告,而是选择在用户收发快递、离家最近的“最后一公里”进行沟通。
![]()
这个场景本身就与购物行为强关联,此时传递优惠信息,无疑更具说服力和亲和力。而且,它还巧妙地将品牌心智与用户收货时的喜悦心情进行绑定,增加用户对淘宝百亿补贴的好感度。
◾ 生活化文案,引发深度共鸣
更令人称道的是车身上的文案。每一句都极具生活气息和网络感,精准地洞察了不同消费群体的心理。
例如,针对养宠人群的“车里有Lucky妈用淘宝百亿补贴真补贴买的好罐头!经过这的首席铲屎官们,小心你家崽子被香得走不动道~”,将产品卖点与养宠的日常场景完美融合,令人会心一笑。
而“假如,你也像隔壁刘姨上淘宝百亿补贴买水蛋奶,明年这时候能至高省3650元!”,则用极具代入感的邻里对话,直观地展现了长期购物的优惠力度。
![]()
通过将核心补贴品类融入一个个生动具体的场景,淘宝百亿补贴让用户在瞬间就get到:“我能买到什么?能省下多少钱?”这种场景化的渗透,远比任何空洞的折扣口号都更具冲击力。
复盘淘宝百亿补贴今年的双11,一条主线清晰可见:所有的策略和创意,都在全力做好“提升优惠感知”这一件事,而其最终指向的核心目标,是让“有需求,上百补”成为消费者的肌肉记忆。从用百货商店这样的创意载体,让优惠“被看见”;到用“买贵自动赔”和丰富的补贴玩法,让优惠“被信任”;再到用快递三轮车将优惠信息渗透到城市的角落,淘宝百亿补贴一直在与当下的消费者,进行一场关于“新实惠主义”的深度对话——它在重新定义这个时代的“好货好价”。
在存量竞争时代,电商大促的未来,早已不是更复杂的玩法和更猛烈的价格战。真正的胜负手在于,谁能让消费者从心底里相信,在这里买东西就是简单、好价、直接。显然,淘宝百亿补贴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并且,正在大声地把它告诉每一个人。
每天中午11点半,不见不散 ▼
你说你喜欢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时候打伞
你说你喜欢太阳,但你在阳光明媚的时候躲在阴凉的地方你说你喜欢风,但是在刮风的时候你却关上了窗户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害怕你说你也喜欢广告因为你连“廣告狂人”都没有关注...
快长按二维码▲关注我啊魂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