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弹琴夜,花香漉酒朝。11月14日至16日,“山水湘约·益舞益阳——2025中国舞协环境舞蹈季”在益阳举行,这场以山水为幕、古巷为台的艺术活动,用肢体语言对话自然人文,让艺术扎根大地,完成了从舞台展演到在地创作的深度延伸。
开幕式在展现湖湘风骨的群舞《何以潇湘》中拉开帷幕。整场演出以《长河》《茶·境》《天问》三部短片为主线,串联多部优秀作品,呈现环境舞蹈与自然人文交融的独特魅力。其中,昆曲与舞蹈《牡丹亭·皂罗袍》以水磨腔与现代舞的碰撞,让古典文学在古巷中焕发新生。而在《天问》篇章中,舞者以身体为笔,借益阳山水之景,通过《求索》《橘颂》等作品,生动刻画出屈原徘徊于天地之间的永恒求索。艺术家们以精湛而充满张力的演绎,将现场气氛不断推向高潮。
中国煤矿文工团导演 一级编导 念云华:《天问》问天、问地、问世人,那种情怀肯定是胸里边怀有天下的。所以我想到了竹子,竹子是东方才生产的一种植物,因为竹子的空,它会可以包容很多气节。我觉得用竹子来讲竹海,让竹子来讲我们中国人的这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可能是我的角度。
此外,本次活动还通过环境舞蹈即兴创作表演、舞蹈摄影创作等多种方式,展现益阳新的文化姿态。在清溪村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内,“以舞解文”即兴创作正在上演。舞者与编舞家汇聚于文学家寄语空间,以肢体为笔,解读文字深意,拓展了艺术表达的边界。
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原北京舞蹈学院院长 郭磊: 在整个创作过程当中,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文、这里的文化都给予我们创作者的滋养。当然通过这个创作,我们也可以把益阳很好地通过环境、舞蹈这个媒介宣传出去,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到益阳,了解到当地的文化民俗,乃至益阳的山山水水。
本次活动汇聚了国内知名舞蹈家及优秀创作团队,他们深入益阳的山水肌理与人文深处进行采风创作,作品打破传统剧场边界,将舞蹈与益阳的自然景观、文学底蕴与古建风情无缝融合。通过环境舞蹈的在地性创作,活动以身体为笔墨、以自然为画卷,重构了益阳“古、文、山、水”四维文化基因,使舞蹈艺术与地方风貌深度交织,有效推进了文旅融合发展。
☞ 推荐阅读
来 源 : 益阳广电
编辑:骆红
作者:胡倩娜 易哲韬
一审:袁少波
二审:刘道远
三审:林慧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