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我在后台看到这样一条留言:
老师,关注您很久了,想和您说说我的遭遇。 我丈夫四个月前出轨了,为了孩子,我选择了原谅,可这之后,我开始失眠,甚至做噩梦。我总是梦见他搂着别人,在我面前一脸得意。然后我就会突然惊醒,醒来之后,看着身旁在熟睡的他,我感到恶心,甚至好几次想掐死他。 这四个月,我都不知道自己怎么过来的,感觉自己像个间歇发作的疯子。 有时候看着他和女儿玩闹,也会很幸福,很庆幸自己做了这个决定。有时候刚做好一桌子菜,看着他低头吃饭的样子,会突然莫名其妙的涌起一股把整张桌子掀翻的冲动。我还经常在他熟睡后,偷偷拿起他的手机,寻找蛛丝马迹,既希望找到什么,又害怕真的找到…… 我真的想得很清楚了,我现在不可能和他离婚的。可为什么我会这样呢,我该怎么办?
你是不是也在经历这种分裂的煎熬,在每个"我要放下"和"我放不下"之间反复横跳?
那么,请你先收下这个颠覆性的认知:
你正在经历的,是一场关乎心灵存亡的内在谈判。
而反复崩溃,正是谈判桌上最正常的交锋过程。
要理解这场谈判,我们首先要明白一个关键的心理学概念:认知失调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在1956年提出的认知失调理论指出:
当一个人同时持有两种在心理上不一致的认知时,就会产生一种令人不适的紧张状态。这种不适感如此强烈,以至于人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来减少它。
在你的情境中:
认知A:"他是个爱我的好丈夫"(十年的早餐、深夜的拥抱、生病时的陪伴)
认知B:"他是个背叛我的骗子"(聊天记录、开房记录、谎言)
这两个认知的剧烈冲突,让你的整个精神系统进入了"紧急状态"。
于是,一场深刻的内在谈判就此开启。
现在,让我们点亮谈判桌上的灯光,认识这场谈判的两位核心主角:
一号代言人:仍然爱着的你
- 代表认知:我们十年的感情不是假的
- 核心诉求:维护关系的连续性,保全曾经的美好
- 谈判策略:用回忆、心软、原谅来试图修复认知失调
- 典型话语:"也许他真的知道错了"、"毕竟我们还有孩子"、"他曾经对我那么好"
二号代言人:需要被保护的你
- 代表认知:他践踏了我的底线
- 核心诉求:维护自尊和安全感,防止二次伤害
- 谈判策略:用愤怒、决绝、离开来试图解决认知失调
- 典型话语:"一次不忠,百次不用"、"我值得更好的"、"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于是,某个深夜,你看着熟睡的他,突然泪流满面。
"仍然爱着的你"在发言:“他的睡颜还是那么熟悉,我们曾经那么幸福……”
"需要被保护的你"立刻反驳:“别忘了他是怎么骗你的!你的眼泪一文不值!”
这不是人格分裂,这是两个同样重要的"你",在运用不同的脑区功能,为你寻找最佳出路。
这场谈判之所以反复拉锯,是因为双方都在寻找最能让你接受的"新认知",来替代已经破碎的旧认知。
这是一个试错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
![]()
那我们该如果调理这种状态,以避免耗尽自己,变得歇斯底里呢?
既然这是一场内心的辩论大赛,我们需要带着觉知成为最公正的主持人,控制这场谈判的节奏。
现在,请先深呼吸,然后问自己:
“这个在痛苦中挣扎的人,真的是完整的我吗?”
“还是说,有一个更深层的智慧,正在通过这些情绪向我传递重要信息?”
就着这两个问题,我们来一步步开启觉知。
第一重觉知:
情绪如天气,而你是一片天空
某个深夜,当情绪被与他有关的小事突然点燃,你的泪水却不受控制地浸湿了枕头。
这时候,我们往往会无意识的升起一个念头:"我又哭了,我真是个失败者。"
停下来,换个问法: "如果把我的意识比作天空,这些情绪是什么?"
"是乌云、是暴雨、还是闪电……"
继续问: "天空会被乌云摧毁吗?暴雨过后,天空还在吗?"
这就是情绪命名法练习:
当情绪来袭时,深呼吸三次,感受脚踩地面的踏实
轻轻说出:"我注意到此刻有一种强烈的悲伤正在流经我,我允许它存在"
想象自己是一片广阔的天空,情绪只是飘过的云朵
当你能识别情绪,看见情绪只是情绪,任他自由来去,而不是抗拒,否认,你就开启了第一步觉知的入口。
![]()
第二重觉知:
身体知道所有的答案,
你只需要学会聆听
"每次他靠近我,我的胃就会紧缩。"曾有来访者这样描述自己的身体感受:"原来我的身体比我的心更早知道这段关系已经结束了。"
身体不会说谎,每当剧烈的情绪来袭,你可以做个实验:
把手放在心口,闭上眼睛,均匀的呼吸,从脚趾开始,逐一感受每个身体部位。
哪一个部分最不舒服,最紧张呢?
感受这种不舒服或者紧张,然后问自己:
“如果我的身体会说话,它想告诉我什么?”
“这个紧绷的胃,是在保护我吗?”
“这个疼痛的心口,是在为什么而悲伤?"
这就是身体觉察练习——全身扫描法。
身体是我们忠诚的守护者,通过和身体的链接,可以去感受、看见情绪对我们的影响。
第三重觉知:在呼吸中
找到宁静的港湾
当我们能看见情绪,允许它来去,身体也能感受到情绪的变化,但我们仍然可能被巨大突然的情绪淹没,冲破理智。
这个时候,呼吸变得非常重要。因为,呼吸是我们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我们可以通过四角呼吸法,让自己慢下来,给自己和情绪设立一个缓冲带。
吸气4秒 - 感受空气充满肺部
屏息4秒 - 感受身体的微妙感觉
呼气4秒 - 释放所有不需要的能量
屏息4秒 - 享受当下的宁静
重复这个循环5-10分钟。
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能让失控的我们重新变得柔和,柔软,找回内在的力量。
当你熟练这个呼吸节奏后,可以尝试在心中默念:
吸气时:"我回到当下"
屏息时:"我安住于此"
呼气时:"我释放所有"
屏息时:"我本自具足"
这个呼吸空间,就像暴风雨中的避风港。我们不需要战胜风暴,只需要知道有一个地方可以暂时停靠,重整旗鼓。
当我们通过呼吸找回内在的稳定时,那些原本看似无法承受的情绪,就变成了可以观察、可以理解的能量流动。
每一次有意识的呼吸,都是在重塑你与自己的关系——从对抗到接纳,从混乱到清明,从脆弱到柔韧。
在这份柔韧中,蕴含着最不可摧毁的力量。
![]()
经过上诉三重觉知的练习,我们基本就可以不受情绪的裹挟,公正且平静的面对创伤本身。
就像一位园丁不会因为玫瑰有刺而否定它的美丽,也不会因为刺的尖锐而忘记玫瑰的芬芳。
你的痛苦就是那带刺的玫瑰。而你的觉知,就是那个智慧的园丁。
你不是你的情绪,你是那个在呼吸中觉醒的觉知。
你不是你的念头,你是那个在宁静中存在的生命。
好了,现在,让我们带着觉知重新去定义你所认为的"反复"。
从第1次崩溃——"他为什么这样对我?"——我们还停留在归因阶段。
到第10次崩溃——"我需要什么样的关系?——开始转向自我探索。
当我们第20次崩溃——"我如何给自己安全感?——完成内在安全感的重建。
那些让你痛苦的情绪波动,从更高维度看,是一个清晰的螺旋式上升轨迹。每一次情绪反复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自我在螺旋上升过程中的必要回旋
就像盘山公路,看似在绕圈,实则每个循环都将你带往更高的认知维度。
![]()
所以,情绪反复真的可怕吗?
我们会觉得可怕,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觉知,只能沉溺其中被摆布,被痛苦击碎,又手忙脚乱的一片片胡乱拼凑自己。
而当我们拥有觉知,我们就能在反复横跳的情绪中,一步步摆脱受害者身份,成为见证者,在日常中有序扎实的重建我们的安全感。
当见证者取代受害者,你就完成了从觉知到觉醒的过程。
亲爱的,我知道这条路会走得很辛苦,但请停止用直线思维苛责那个在深夜里崩溃的自己。
那些让你夜不能寐的反复;
那些让你当众失态的瞬间;
那些让你觉得自己支离破碎的经历;
实际上都是在邀请你:
超越情绪的故事,回到感受的本质;
超越受害的身份,回到觉知的平安;
超越反复的横跳,回到存在的流动。
它们是你灵魂的登山镐,在陡峭的岩壁上凿出的一个个支点。
每一个支点,都让你离真相更近一步:
离那个不依赖他人评价的自我更近;
离那种能在复杂中保持清醒的能力更近;
离那份敢于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的勇气更近。
当你学会在每一个情绪升起的瞬间,先回到身体的感受,再回到呼吸的锚点,最后回到纯粹的觉知时,你会发现:
所有的痛苦都是通往觉醒的信使;
所有的反复都是灵魂成长的节奏;
所有的破碎都是为了遇见那个从未破碎、本自具足的真实自己。
现在,请你把手放在心口,对自己说:
"无论经历什么,我都会在这里,以觉知的平安,陪伴每一个情绪的流过。因为我知道,在所有这些故事的背后,那个真正的我,始终完整,从未受伤。"
本文首发知乎平台:陈曼、王筱、张妍
侵权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