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那些说小学不看成绩,主张让孩子开心快乐玩的,我跟你说,孩子长大以后指定会后悔。我们当老师这么多年,那些学习特别好的孩子的家长,你只要问他“孩子你咋教育的?”,他多半会说“哎呀,我没咋教育,我家孩子都没怎么管”,我说这全是胡话,根本不可能。所有好孩子其实都是被设计和规划出来的,而要说设计和规划的哪个阶段最重要,一定是小学。
为什么?因为小学阶段,尤其是四年级之内,是培养学习习惯最关键的时期。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小孩儿就是让他玩儿嘛,快乐嘛。”咱们先别说这个理念对不对,就看客观事实。我始终主张一个观点,叫“以终为始”。
这么说吧,18岁上大学的时候,同学一比,上复旦、清华、北大的同学和上技校的同学,请问他俩的未来人生会一样吗?
我是一个母亲,而且做了20年教育,我跟所有的家长都说过,一定要注重孩子的教育,而注重教育孩子的关键就在小学。不是说要去“卷”孩子,但你最起码要知道,在小学阶段要重点培养什么。你希望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什么样子,就得在小学阶段打下基础。
第一,长大以后,孩子总得有学习能力吧?别管考什么类型的大学,要想未来日子过得好,不管是AI时代,还是什么新时代,总会有新知识,孩子必须有学习能力。
那么,你从小学就要训练孩子规律学习:老师讲的知识不懂就要问,对待学习的态度要端正。
有的家长说:“哎呀,初高中来得及。”你去看看现在躺平的孩子,尤其那些曾经学习好的孩子,在重点初中、重点高中躺平的特别多。为什么他们躺平?因为小时候没有管他,等到初中高中作业量大了,要求他更有耐力了,可小时候没练出来,他初中高中能坚持吗?
这就好比我跟大家讲全红婵,如果她在年幼的时候没有被送到体校,请问她今天能成为世界冠军吗?不可能的。越是优秀的孩子,越应该早期训练,才能把潜力激发出来。
孩子也是一样,所有从小上课很专注的孩子,成人之后做事就容易专注,持续专注就能成大事。
第二,小时候还得训练孩子的情绪表达。今天作业多了,哭哭闹闹,家长就说:“行行行,好好好,别写了,别写了,孩子太累了,压力太大了。”你这么教育,孩子永远都不能承受压力。
小学阶段还要训练人际关系。比如“我家孩子同桌关系不好啦”“动不动被同学欺负啊”,在我看来,小学阶段其实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霸凌,而是要训练他跟同学相处,跟谁都处得好,不被任何人欺负。
这时候孩子情商高就很重要。好多孩子小时候一不高兴,爸妈就哄,哄多了,上了初高中,家家都一个孩子,谁还哄你家孩子呀?这时候孩子就崩溃了,觉得世界不围着他转了。如果他在人际相处中不懂得退让,不懂得成就别人,必然会受同学排挤,人际关系不好,哪来的快乐?
我觉得最后一点,就是一定要教会孩子爱读书、爱学习。首先你不能说“我达不到这个分数就又打又骂”,那不对,而是要让孩子喜欢研究。没事儿在家跟孩子一起讨论:“这道题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哎呀,妈妈当年都不如你学得这么好,这道题这么难,你都会了。”在这种引导下,小孩子可能就会觉得学习没那么难,会喜欢上学习。
为啥这很重要?孩子要在学校待12年,你说那小孩儿12年背着书包去上学,如果他到学校科科啥也不会,科科听不懂,一考试就考大零蛋,你让孩子怎么快乐?
所以有的家长说:“哎呀,孩子简单快乐就行,不求成绩很好。”我觉得你这是在教孩子态度不端正。关键是很多家长在撒谎,为啥小时候这么说?因为小学阶段自己不重视。等上了初二、初三试试,中考之前,没有几个家长还会这么说,只会急着问:“你咋不好好学呢?你看你现在跟不上课,能考上重点高中吗?”他咋不说让孩子快乐了?
这时候孩子就崩溃了:“小时候你对我要求没那么高,怎么突然之间到初二初三对我要求这么高了?你爱学习不爱我了。”甚至跟你来个一哭二闹三上吊,你根本没辙。到那个时候,孩子的很多价值观就扭曲了。
你看我家两个孩子,我就说:“在小学阶段,我会非常严格地训练和要求你,监管你读书,不允许你的业余时间只浪费在游戏上。你的时间花在哪儿,未来就会成长在哪儿,这是一个母亲能给你的教育财富。如果在这方面我不管,10年之后、20年之后,你的脑子里只有游戏、只有消遣和娱乐,想成才很难,有天大的抱负也做不到。”
好的教育是发现孩子的优点,因材施教,绝不是只有快乐。所有穿越成长的过程,都是穿过痛苦的过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