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对孩子最好的托举,就是别拖孩子后腿,少干涉、少控制,比啥都强。
我为啥这么说?因为我们在家庭教育中有一个特别普遍的现象:父母在生活上不舍得让孩子吃苦,什么事儿都不让孩子干,事无巨细地伺候,美其名曰“宠爱”;然后又让孩子除了学习,主要就是学习课本上的那些东西,考高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对吧?
觉得书读好了就行了,其他的啥事都别干、别管、别了解,孩子只要干点啥,那都叫“不务正业”。而且,对孩子的每一步发展都要干涉和安排,美其名曰“保护”。
我们80后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好多人就这么被养起来的;80后的孩子是00后,据我观察,好多00后的小孩也是这么被养大的。那我是从哪儿观察到的呢?
我做过孩子,也做过父母,面试和合作过的年轻人有几百个,近五年我就发现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好多小孩被刷掉,并不是因为不聪明、不勤奋,或者学习不好、学校不好,而是合作性差、依赖性强、对抗性严重。
这些小孩我知道都是很想好好干的,但是总是会被自己的情绪卡住,然后就开始逃避、发脾气、撂挑子,很难好好沟通、解决问题。别说刚毕业的学生,包括很多中年人也是一样,工作那么多年了,表现还是很“巨婴”,对吧?很多人的家庭关系里也是这样,对不对?
那这些自我发展的障碍是怎么形成的?好多人的根源就是来源于父母的控制和干涉。父母什么都给孩子干了,体面的说法叫“对孩子上心”“宠爱”,可本质上来说,其实是做父母的自己就没有价值感,所以情绪上非常焦虑,又没有能力去自我调节,只能通过干涉孩子刷存在感,缓解焦虑情绪。万一这孩子教育得好、成功了,那他就有价值了。
那这种“宠爱”会让孩子怎么样呢?这孩子看来好像很听话、乖巧,被“保护”得很好,很多大人是不是特喜欢这种孩子?“你看这孩子简简单单的多好。”
但其实,在孩子这里,他的情绪和情感上从小都是在被迫承担父母的焦虑的,听话、受控,就是为了让父母别焦虑、别生气,他不得不做出来的表现。而父母呢,又剥夺了他选择和决定的权利。
我见过有父母带着孩子去玩、画画、给小雕塑涂颜色,孩子想涂红色,父母说“不行,就得涂黄色”。好多孩子自己就不涂了,就在旁边看着父母涂,然后这父母还要骂孩子:“你连个颜色都涂不好。”
还有,我也见过那种,上完厕所不让孩子冲水,说孩子冲不干净,结果这孩子到了上小学,都不会冲厕所,去别人家玩,被别的小孩指责“他不会冲厕所”,你说这孩子多尴尬。长期下来,这小孩儿对生活的好奇心和对生活的感知,全被父母的干涉、控制给磨灭了。
那这样的小孩,在生活上就是无知和无能的,但在情绪上又是压抑和焦虑的,长大后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行为上,都会非常懒,习惯性地依赖别人,喜欢甩锅。这种状态在工作上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不会配合,因为从小被控制的小孩,他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就是“入侵和实权”,“只要和别人交往,我必然又会被控制”,他就是这样理解的。所以这种人防御心特别重,对抗性也很强。
其实咱们也可以自己观察一下:是不是很多生活上的“巨婴”,同时也是情绪非常不稳定的,易燃易爆炸,动不动就撂挑子跑了?很多人觉得这是被惯坏的任性,其实从心理结构来说,这是一种自我防御。
我们都知道,工作上不会配合的人是不可能升职加薪的。可这种被控制长大的小孩最惨的地方并不是这个,而是我前面说了,很多小孩从小被教育“你只要搞好分数,好好学习就行了”,对不对?
所以这种小孩特别能学,工作上也特能学、特别努力,但是努力了半天还是升职加薪不了,甚至面试都找不到工作,也根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这心理落差就特别大,人一下就会泄气了。问题出在哪儿?
就是出在长期被控制压抑后的对抗情绪,我们自己根本控制不住,甚至意识不到,会从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别人就会觉得这种人特别幼稚、不好合作,自然你就会被刷掉。
这种小孩在生活上的表现,就是啥都不会干。我觉得做家务这事儿,很多人其实是有认知偏差的,总觉得不做家务就是被宠爱、命好,做家务就是给人当保姆,我说不出那么费脑子的话。很多人天天做家务也没做好,家里照样脏乱差;而且你们可以观察一下,但凡这事儿干不明白的人,也都很情绪化、迟钝被动,喜欢抱怨和甩锅。可是能把家里收拾明白的人,幸福感就是比较高,因为“做”和“会做”是两码事儿,我这里说的都是“会做”。
会做家务,不是给人当保姆,而是一个人建立生活秩序的能力。因为我们扫地、叠衣服、洗碗的时候,其实是在告诉我们的大脑:“我不是环境的奴隶,我能让混乱变得有秩序。”这个对我们的影响是什么呢?就是动物性和人性的区别。
一个人如果从小不被训练做家务、管理自己的生活,他的大脑就没有机会被训练去创造秩序,会比较习惯顺从环境、顺着感觉走。这种人长大后表面看来是乖的,但是内心其实是很混乱的,一旦没人盯着、不被管,就会被欲望牵着走。
你们去看,很多人看来是“宝贝”,但是到了中年的时候,出轨出得飞起,叛逆得很。这些人并不是突然变化了,也不是“想要做自己”,做自己跟负责根本不矛盾,好吧?做自己也不是建立在伤害别人、啥都不管的基础上的。说白了,这种人就是从来没有被训练过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还有,现在有很多朋友想通过结婚改变阶级,对吧?觉得住大房子不用做家务就行。可是说真的,没有管理生活能力的人,有能力的家庭怎么会选择?这是最最基本的逻辑了。这其实就是认知的不同,不同圈层的人可以通婚,但其实是很难相容的,这个我以后会细讲。
如果想改变这种情况,父母少控制,我不觉得能做得到。我自己就是做父母的,也到中年了,人年纪越大,认知是越固化的,所以我劝大家死了这条心。想改变就得小孩自己不要再跟父母“共生绞杀”了。怎么调整?
就是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依赖父母了,别这边还得让父母给你洗衣服、做饭、带孩子,那边又在抱怨自己不自由。从心理上脱离父母,学着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从真实的生活中一点点恢复对生活的秩序感,人心才会真的慢慢踏实下来,也才能摆脱父母对自己的控制,获得对自己生活真正的判断力和掌控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