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2 型糖尿病(T2D)的全球患病率正在上升,2021 年有 5.29 亿人患病,预计到 2050 年将超过 13 亿,这一增长凸显了 2 型糖尿病日益加重的公共卫生负担。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开发并优化了多种药物疗法来控制高血糖,包括近期取得进展的 GLP-1 受体激动剂(例如司美格鲁肽)。尽管已有多种安全有效的药物疗法可供选择,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血糖控制不佳。
药物治疗策略未能充分控制血糖,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临床惯性以及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不依从和不坚持。此外,2 型糖尿病的渐进性往往需要多种药物治疗,这进一步增加了治疗依从性的难度,并降低了长期治疗效果。这些挑战凸显了当前治疗策略的局限性,以及迫切需要开发出能够独立于患者每日依从性而提供持久血糖控制的替代方法。
2025 年 11 月 13 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滕皋军院士、安徽医科大学翁建平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李玲教授等, 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期刊发表了题为:Catheter-based endovascular celiac and hepatic denervation for type 2 diabetes: a multicenter, open-label, single-arm stud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展了通过腹腔动脉和肝动脉的血管内去神经术(EDN)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 型糖尿病(T2D)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安全性良好,在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肝功能均得到改善。
![]()
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是2 型糖尿病(T2D)高血糖的关键驱动因素。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单臂临床试验,评估针对腹腔动脉与肝动脉的血管内去神经术(EDN)在血糖控制不佳(定义为经二甲双胍联合至少一种其他降糖药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仍 >7.5% 且 <10.5%)的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三个中心共入组 37 例患者,其中 30 例于 2022 年 12 月至 2023 年 10 月期间接受 EDN 治疗,并在术后 1、3、6、12 个月进行随访。主要终点包括术后 30 天内器械/手术相关主要不良事件(MAE)发生率及 6 个月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
接受治疗患者基线平均 HbA1c 为 9.0%,空腹血糖均值为 8.6 mmol/L。术后 30 天内未观察到 MAE,6 个月时 HbA1c 较基线降低 1.0%,术后 1、3、12 个月 HbA1c 分别下降 1.0%、1.2% 和 0.9%。血糖达标时间(3.9-10.0 mmol/L)在 1、3、6、12 个月时分别增加 15.4%、14.9%、7.6% 和 11.7%,血压水平亦呈持续下降趋势。共 11 例(37%)患者报告不良事件,以轻中度胃肠道症状最为常见。这些探索性研究结果,为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血管内去神经术(EDN)改善 2 型糖尿病(T2D)患者血糖控制的疗效提供了理论依据。
![]()
治疗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
![]()
连续血糖监测(CGM)观察结果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5-02459-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