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当代鸦片!好吃到戒不掉”“一口沦陷的‘当代鸦片’美食,谁懂啊”——近日,某社交平台上频现此类惊悚营销文案,探店博主们用“当代鸦片”形容美食的“成瘾性”,试图吸引流量,却引发全网愤怒声讨。多名网友直言此举是对民族伤痛的娱乐化消费,福建网友更是因虎门销烟的历史记忆痛心举报,相关争议持续发酵。
![]()
据19岁福建网友爆料,他数月前就发现“当代鸦片”已成为美食推广的流行语,在平台搜索城市名称时,会直接关联“当代鸦片美食推荐”等词条 。作为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历史刻骨铭心的福建人,他无法接受象征民族屈辱的“鸦片”二字,被轻飘飘用于餐饮营销。“鸦片背后是鸦片战争的血泪史,是无数家庭的破碎,怎么能拿来形容美食?”该网友收集了大量相关帖子向平台举报,但得到的回应仅为“加强关注”,涉事内容至今仍正常显示,未被隐藏或要求整改。
在社交平台上,类似营销文案并不少见。探店博主们为突出美食“令人上瘾”的特点,将“当代鸦片”当作吸睛噱头,搭配夸张的试吃表情和“一天不吃就难受”的描述,吸引网友点击。部分博主辩称,这只是脱离原意的营销手段,仅借用“成瘾”属性,并未宣传吸毒行为,无需过度敏感。
![]()
但这种说法遭到绝大多数网友反驳。有网友怒斥:“鸦片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伤痛,1840年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屈辱史,无数先辈为禁毒付出生命代价,怎么能拿来博眼球?”还有网友担忧,这种表述会误导青少年,让他们对“鸦片”的危害认知模糊,弱化禁毒教育的严肃性。更有人犀利指出:“营销的底线是尊重历史,拿民族伤痛当流量密码,既无德也无知。”
![]()
11月13日,记者就此事向涉事平台反馈,客服表示目前此类举报暂未判定成立,但会结合内容风险和历史举报记录综合评估是否处置 。这一回应引发进一步质疑:“平台为何对明显伤害民族情感的内容放任?难道流量比历史尊严更重要?”
法律界人士表示,虽然此类营销暂未违反明确法律条款,但违背公序良俗和历史记忆底线。《广告法》明确要求广告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将“鸦片”这一与毒品、屈辱史强绑定的词汇用于商业推广,本质上是对公共情感的伤害。此前已有类似案例,企业因使用伤害民族情感的营销语被处罚,足见此类行为的不可取性。
美食营销本可靠口味、品质打动消费者,但若为追求流量剑走偏锋,触碰历史伤痛的红线,只会适得其反。“当代鸦片”沦为营销语的背后,是部分博主流量至上的浮躁心态,更是对历史敬畏之心的缺失。民族伤痛从来不是娱乐化的素材,历史记忆更不容随意消费。
此次争议也给平台和创作者敲响警钟:营销有边界,流量需有度。平台应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对伤害民族情感的营销语明确说“不”;创作者更应坚守底线,用尊重和真诚替代博眼球的噱头。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商业营销触碰历史伤疤,让网络空间既充满活力,又不失温度与尊严。期待涉事平台能尽快给出明确处置方案,也愿所有创作者铭记:真正的流量,永远源于正向价值与真诚表达。
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美食营销合规指南”,明确禁忌词汇、历史情感红线等核心注意事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