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撂荒为什么越来越严重?因为种地基本上就是赔钱的买卖!
实际上,若大家闲暇之时前往乡村游历一番,尤其是那些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山村,亲身去瞧一瞧,便会知晓,当下土地撂荒的状况已然极为严峻。
![]()
想必有人会心生好奇,土地之于农民,乃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最为基础的生产资料,可如今他们竟不再耕种土地了?为何大家都不再种地了呢?其实缘由颇为简单,就当前形势而言,种地已然沦为赔多赚少的行当。
![]()
倘若土地与自家居所距离较近,耕种相对会轻松许多,不少人还是会顺带耕种。然而,那些离家较远且交通不便的土地,基本都被撂荒了。毕竟“远田远地不养家”,要是遭遇灾荒之年,辛苦劳作一年,最终却一无所获。若能风调雨顺,种地或许还能略有盈余。
![]()
不妨来算一笔账,一亩田水稻的产量大致在八九百斤上下,当下水稻的价格仅为一块多一点,也就是说,一亩田的最高产值不过1000块左右。而每个家庭能拥有多少田地呢?即便将坡地都折算成水田,最多估计也就5 - 6亩。一年种植两季水稻,按产量最高来估算,一年的收入也就一万多一点。
![]()
再算算种地的成本,暂且不算人工费用,仅化肥、农药、种子以及翻地的成本等,这一番扣除之后,还能剩下多少呢?即便不算所有成本,一年收入一万块,平均到每个月还不足1000块。
![]()
如今,无论在何处打工,一个月的收入都不止这个数,更何况,种地远比打工辛苦得多。一年两季的耕种与收获,要么在炎炎烈日下暴晒,要么在凛冽寒风中颤抖,还需肩挑背扛,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
![]()
未曾种过地的人或许难以体会,就以红薯为例,其产量极高。我家每年基本都会种植3 - 4亩红薯。这红薯,人可食用,亦可用于养殖,不仅产量高、用途广泛,红薯藤人能吃,也能用于养殖,而且生长迅速,对土地要求不高,深受农民伯伯们的喜爱。
![]()
然而,正因为产量高,运输便成了一大难题。两亩地的红薯,产量轻松过万斤,而这些都得依靠双肩来担运。在我们山村,许多土地离家较远,即便空手步行,都需20 - 30多分钟,更何况还要担着百十来斤的担子。山路崎岖,皆是羊肠小道,其中的艰辛,实非言语所能尽述。
![]()
如此这般,大家便能理解为何土地撂荒现象如此严重了。我们年少之时,工业尚不发达,许多人别无他法,只能留在家乡种地。而如今,只要有机会,人们都纷纷外出打工。曾经种地的主力军已然年迈,无力耕种过多土地,而年轻的农二代、农三代,大多涌入城市,进入工厂等场所工作,种地已然后继无人。
![]()
土地撂荒的态势已难以逆转,我们,还是坦然接受这一现实吧。
然而,土地之于人类的重要性,着实不言而喻。目睹大批良田被撂荒,我内心满是心疼。这片曾滋养我们的土地,如今却被冷落遗弃,恰似曾经投身于耕种的主力军们,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老去,被众人悄然遗忘……
![]()
此时,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李白墓》:“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诗中描绘了李白墓周边荒草丛生之景,让人感慨这位曾有惊天动地之文的大诗人命运多舛。
![]()
英雄迟暮,红颜白发,这般的境遇怎不令人为之惋惜?土地的撂荒,又何尝不是一种令人痛心的“迟暮”呢?
大家怎么看呢?
一起来聊聊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