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牌科技网讯】10月27日,江西省药监局正式批准热敏灸机器人获得第二类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注册证编号:赣械注准20252200227)。这款由江西中医药大学陈日新教授团队与现代AI技术深度融合的原创医疗设备,标志着我国传统中医灸疗技术正式迈入智能化、精准化新阶段。陈日新教授作为江西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热敏灸重点研究室主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同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热敏灸技术的原始创新发明人,其团队凭借三十年科研积淀,将这项201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技术推向全新高度。
![]()
技术突破:千年灸术邂逅现代AI
热敏灸机器人基于陈日新团队提出的"腧穴敏化""灸之要,气至而有效"等原创理论,通过植入28种标准化施灸方案实现热敏穴位放大效应最大化。其自主研发的双点施灸装置具备调距调相功能,可精准适配不同个体的双侧同名经穴需求,较传统人工灸疗效率提升40%以上。更值得关注的是,设备内置的变频动灸系统通过动态调节艾灸频率,实现"得气强、得气舒适"的双重效果,能调动人体固有自愈潜能,实现系统级的自我修复与功能康复。
![]()
陈日新教授:江西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热敏灸技术新发明人
三大核心优势重构灸疗标准
设备持续施灸90分钟无需掸灰的特性,较传统灸疗延长有效得气时间2.3倍。28种预设方案覆盖常见病症,结合AI算法可自动匹配最佳灸疗参数,使"辨敏施灸"理论首次实现数字化落地。双点施灸装置通过可调距、调相设计,满足不同个体双侧同名经穴精准施灸需求,全程不掸灰的特性显著提高了施灸效率与效果,临床数据显示其疗效在慢性疼痛、亚健康调理等领域显著优于传统灸法。
![]()
产业意义:中医药智能装备新标杆
作为首款通过国家药监局认证的智能灸疗设备,热敏灸机器人已形成"理论-技术-装备"全链条创新体系。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远程诊疗数据同步,未来可接入5G医疗物联网实现跨区域协同施灸。据研发团队透露,该设备已通过三甲医院多中心临床验证,在慢性疼痛、亚健康调理等领域疗效显著,其市场化将推动灸疗服务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为中医药现代化开辟全新路径。
未来展望:智能中医装备新蓝海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中医药智能装备的明确支持,热敏灸机器人有望成为基层医疗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抓手。研发团队正与多家医疗机构合作开展循证医学研究,计划三年内建立全球首个智能灸疗临床数据库。此次获批不仅验证了中医原创理论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可行性,更预示着我国在智能医疗装备领域已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完整创新生态。随着AI+医疗的持续深化,传统中医的千年智慧或将通过智能装备重新定义现代医疗的边界。
【编辑】:刘鹏
【责编】:张唯
【审核】:范贵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