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一旦被诊断,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要癌变了。其实这个担心可以理解,但也真没必要过度紧张。
![]()
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大部分萎缩性胃炎患者,稳住病情、定期随访,一辈子都不会走到癌变那一步。关键就看你怎么对待它。今天这篇文章,就想用医生的视角,告诉你三个最核心建议,帮你稳住局势,安心过日子。
先说句让人心定的话。全国范围内的胃镜筛查数据显示,约90%的萎缩性胃炎患者终生不会发展为胃癌。也就是说,真正恶变的只是极少数,而且大多有明显的预兆和特征,不是说今天查出来萎缩,明天就癌变。是不是觉得已经轻松了一点?
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萎缩性胃炎的麻烦在于,它不像胃溃疡那样疼得你受不了,也不像急性胃炎那样容易被发现。很多人压根没症状,胃黏膜却在慢慢变薄,腺体逐渐减少,胃酸分泌功能下降,这才是它最隐蔽的地方。就像一栋房子,看着还站着,内部早就开始腐蚀了。
![]()
不少人会问,胃黏膜为什么会变薄呢?原因其实挺复杂,但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这个细菌在中国人的胃里可太常见了,数据显示,50%以上的成年人都感染过。
它在胃黏膜里扎根,时间一长,局部的慢性炎症就会反复刺激,导致腺体萎缩,甚至肠化生。这一步一旦发生,风险就明显提升了。
这里插一句,肠化生这个词很多人听着就害怕,以为就是癌前病变。其实也分类型。完全型肠化生的风险相对低,不必惊慌。而不完全型、伴有异型增生的才是需要密切关注的。所以别一听报告就吓懵,得搞清楚自己属于哪一类。
![]()
还有一个让人忽视的机制是自身免疫。尤其是老年女性,体内会产生抗壁细胞抗体和抗内因子抗体,攻击自己的胃壁细胞,导致胃酸分泌减少、萎缩逐渐加重,甚至出现恶性贫血。这种类型的萎缩性胃炎,虽然少见,但进展更快,需要格外重视。
临床上我们常见的症状,其实挺“磨人”的:饭量变小、上腹胀、打嗝、食欲差、容易饿但又吃不了多少。有些人甚至会觉得疲乏无力,检查才发现是维生素B12缺乏。这和胃黏膜功能下降,营养吸收受阻是直接相关的。所以不能简单当作“年纪大了,胃口差很正常”。
再说个你可能没想到的事。有些人查出胃萎缩后特别焦虑,结果胃口更差、睡不好、肠胃功能更紊乱。这不是心理作用,是真的会加重病情。胃是个情绪器官,越焦虑,它越不给力。精神状态的调节,是你必须重视的治疗之一。
![]()
那接下来三个建议,真的是我们在门诊反复强调、但很多人就是做不到的。说起来不复杂,做起来却得下点功夫。第一,必须定期复查胃镜和病理。这不是走形式。我们判断有没有癌变趋势,靠的是胃镜下的图像变化,加上组织切片的形态判断。
有些病灶,看起来没事,切片一查却发现有异型增生。推荐一年一次复查,根据病理分级调整频率。如果发现有中重度异型增生,医生会建议更频繁的追踪甚至内镜治疗,千万不要拖。
第二,治疗幽门螺杆菌绝不能犹豫。只要被检查出感染,哪怕你现在没症状,也要积极根除。这不是拍脑袋的建议,是有大量数据支撑的。
![]()
2022年《中华消化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患者,未来5年出现新发胃癌的风险下降了近一半。这不是说根除后就永远安全了,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了转变为癌的可能。你还犹豫什么呢?
第三,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胃酸功能下降后,要评估是否需要补充消化酶或维生素。很多萎缩性胃炎患者长期腹胀、营养不良,其实不是吃得少,而是吸收不了。胃酸是帮助蛋白质初步消化、促进钙铁吸收、激活内因子的关键,一旦缺失,吃再多都白搭。
我们经常会建议这类患者做胃功能检测,比如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I和II,用来判断胃黏膜分泌能力,再决定是否补充相关制剂。不是说吃点助消化药就行了,是得按情况来。
![]()
很多人会问:我现在是轻度萎缩,是不是可以不用管了?其实越早干预,效果越好。轻度萎缩往往是可逆的,尤其是消除诱因后,胃黏膜有一定修复能力。但如果一直拖着不管,病理进展到重度,腺体几乎消失,那就很难逆转。你不想等到那一步吧?
我们还观察到一个规律。越是年轻时发现的萎缩性胃炎,越值得重视。这类人群往往有遗传倾向或免疫异常,进展速度快,风险也更高。
上个月我门诊就有个35岁的患者,年年胃镜都查,前三年都只是轻度胃炎,今年突然发现有中度不完全型肠化生,幸亏查得早,已经安排内镜下治疗了。
![]()
说到这里还要提醒一句,千万别迷信所谓的保胃偏方。门诊里见过太多患者,吃了几年偏方,胃镜一查,病情反而加重了。萎缩性胃炎是慢性病,但它不是靠滋补能补回来的,而是靠系统管理、精准治疗。你不信医生,病可不会给你面子。
现在我们真正要做好的就三件事:定期查胃镜、根除幽门螺杆菌、评估胃功能及时补充营养。这三件事你真做到了,未来癌变的可能性就已经被你自己压下去了大半。剩下的,就是时间和身体的博弈了。
如果你已经在做这三点,那恭喜你,属于那90%永远不会癌变的群体。如果你还没开始,那现在就是最好的起点。萎缩性胃炎不是绝症,也不是注定的结局,但它需要你认真对待,持之以恒。别等到癌变那天,才想起医生说过这些话。
![]()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22年) 2. 中华消化杂志.幽门螺杆菌根除后胃癌风险变化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2022 3.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发生关系的临床研究进展.202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