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十一过后,不少人都在吐槽“没那味儿了”,朋友圈里没人晒购物车,微信群里没人喊着凑满减,就连快递站都没了往年堆成山的包裹。
但其实也不是双十一凉了,而是消费、平台和产业都悄悄完成了“换血式变革”,只是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
![]()
双十一
为什么我们觉得“双十一不香了”?
年轻人的消费心态,早已不是当年“便宜就冲”的盲目跟风。
今年冬天,大学校园里刮起了“军大衣风”,一群满脸朝气的年轻人裹着厚实的军大衣上课、逛街、自习,甚至睡觉都要盖在被子上。
这种看似“土味”的穿搭,背后是“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军大衣更有性价比”的务实选择。
曾经被年轻人嫌弃的“老派单品”,如今成了香饽饽,恰恰说明大家不再为品牌溢价和潮流标签买单。
![]()
穿军大衣的大学生
复杂的促销规则,更是让不少人望而却步,过去的预售定金、跨店满减、红包叠加,让消费者像解题一样计算优惠,现在大家对此早已审美疲劳。
人民网的投诉数据显示,虽然“算不清”的投诉量下降了72.6%,但这背后是消费者的主动放弃,与其花几小时研究规则省几十块,不如按需购买来得省心。
某平台调查显示,63%的消费者对双十一好感度降至3年来最低,觉得购物的乐趣被套路消磨殆尽。
从熬夜蹲零点到“想起才下单”,从疯狂凑单到按需购买,表面上的冷清,其实是消费心态的成熟,也是狂欢情绪被漫长促销周期稀释后的必然结果。
![]()
1.619万亿怎么来的?
2025年双十一全网销售额高达1.619万亿元,比2023年的1.13万亿暴涨43%,其中即时零售更是狂涨138.4%。
这个数字估计会让很多人惊讶,不是没人买了吗?怎么销售额还往上涨了?实际上,大家以为自己没参与双十一,其实早已被平台的“新玩法”悄悄纳入了统计。
今年的双十一从10月7日就拉开序幕,持续长达37天,把过去集中在一天的消费力,均匀分摊到了一个多月里。
很多人在10月中旬买的生活用品、11月初买的家电,其实都被计入了双十一销售额,只是自己没意识到。
![]()
今年双十一从10月就开始了
AI技术的深度应用,让平台“比你还懂你”,阿里推出的LookieAI穿搭助理,只要上传几张个人照片,就能生成专属数字分身,实时预览衣服上身效果,大大降低了试错成本,也提升了购买转化率。
京东的AI平板、AI眼镜等产品,双十一期间成交额同比暴涨200%和100%,技术不仅优化了体验,更直接拉动了销量。
算法推荐也很厉害,新用户刚打开APP,就会收到符合自己身份和消费能力的商品推荐,付款时的“顺手带一件”功能,用更低的价格诱导额外消费,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被下单”。
![]()
阿里巴巴
而线上线下的深度绑定,更是让消费场景无孔不入,现在的双十一不再是纯线上狂欢,线下商场、超市、便利店全参与其中。
你可以在实体店体验新款手机,然后在线上以双十一价格下单,也可以在超市看中一箱牛奶,通过闪购下单,半小时就能送到家。
美团数据显示,双十一期间近400个品类销量同比增长超100%,移动空调、运动相机、黄金等品类更是增长超10倍。
这种“线下体验+线上低价”的模式,让你不一定觉得自己在过双十一,但消费行为早已被纳入其中。
![]()
线下双十一
此外,直播电商的崛起,也让销售额实现了“隐形增长”,抖音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期间有6.7万个品牌销售额同比翻倍。
很多人刷短视频时被主播种草,随手下单,整个过程自然流畅,没有传统双十一的“仪式感”,却实实在在为销售额添砖加瓦。
平台的这些“暗操作”,本质上是把双十一从“节日促销”变成了“日常消费生态”,销售额暴涨也就不足为奇了。
![]()
平台电商
双十一没有没落,只是“长大了”
从2009年诞生时的几千万销售额,到2025年的1.619万亿,双十一走过了17年,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靠吆喝、靠折扣吸引眼球的“毛头小子”。
电商格局也从过去的“双雄争霸”变成了“三足鼎立”,抖音领跑直播电商,淘宝稳守综合电商阵地,小红书靠“种草直达”实现破亿单品超100个,每个平台都找到了自己的生态位。
现在的双十一,不再需要靠复杂规则和熬夜蹲守制造仪式感,而是像水、电一样,融入了日常生活。
![]()
手机购物
你需要买东西时,打开APP就能找到优惠,不用等特定的日子,你想体验新商品时,线上线下联动让体验更便捷,你有个性化需求时,AI技术和细分品类能精准满足你。
它不再追求“一时的热闹”,而是追求“长久的稳定”,这种变化,正是双十一“长大”的标志。
消费者也在这场变革中变得更成熟,我们不再被营销话术牵着鼻子走,不再为了凑满减买不需要的东西,不再盲目追求品牌溢价。
我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愿意为品质、服务、体验买单,这种“升级式理性”,才是消费市场最健康的状态。
![]()
网络图片
结语
这场变革,没有输家。消费者得到了更省心的购物体验和更精准的商品选择,商家摆脱了对节日爆点的依赖,找到了更可持续的经营模式,平台则构建了更完善的商业生态。
双十一的“热闹”虽然少了,但商业的“生命力”更强了。
未来的双十一,可能会变得更“没存在感”,但它对消费市场的影响会更深远,而我们作为消费者,只需要保持清醒,按需买单,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消费方式。
毕竟,最好的消费,从来不是“买得越多越划算”,而是“买得对才最值得”,你今年双十一买了啥?是按需下单还是被平台“套路”消费?评论区聊聊你的真实体验~
信息来源:史上最长“双十一”收官!1.6万亿背后,消费市场变天了!
北京新闻 2025-11-12
![]()
信源截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