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欧洲在涉华问题上小动作不断。
政治上,欧洲议会再次在台湾问题上做出错误举动;经济上,欧洲多国启动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调查,并持续限制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在欧洲市场的正常经营。
作为当今世界推动多极化、支持全球化的重要力量,欧洲一向重视战略自主,在处理对华关系问题上总体较为理性。
但近期一系列对华强硬举措,反映出欧洲在内部遭遇发展困境、外部面对美国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对华关系呈现出阶段性波动的特点。
对华负面动作频出。
进入11月,欧洲议会再次允许“台独”分子登堂入室,大肆宣扬有悖一个中国原则的论调,欧委会则在经济领域出台多项遏华政策,中欧关系产生了明显裂痕。
纵容“台独”分子窜访炒作。
11月7日,欧洲议会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允许反华组织“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在议会大楼召开年会,并准许台湾地区副领导人萧美琴以官方身份进入议会大楼发表演讲。
![]()
“台独”顽固分子萧美琴。
欧方此举公然违背一个中国原则,中方随即以“四个严重”定性其危害,并在12小时内进行多轮严正交涉。然而欧方却以“议会活动不代表政府立场”为由推卸责任,全然无视这一行径对中欧关系的破坏性影响。
从10月7日欧盟特别会议妄评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到此次欧洲议会允许台湾地区现任高层人员公开活动,欧洲在台湾问题上不断挑衅中国核心利益。
这充分暴露了欧洲内部,一部分反华势力与“台独”分子勾结串通,借“挺台遏华”谋求政治利益的险恶用心。
系统打压中国汽车产业。
政治挑衅的余波未平,欧洲又将打压的矛头系统性地转向了中国汽车产业。
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先是公布了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终裁结果,决定征收最高达45.3%的最终反补贴税;随后于11月6日,又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新乘用车及轻型卡车轮胎发起新的反补贴调查。
更加骇人听闻的是,挪威、丹麦、英国相继对中国制造的电动大巴发起所谓“安全调查”,并抛出了“远程操控”“远程熄火”等荒谬指控,大肆炒作“中国威胁”。
![]()
在英国运营的宇通客车。
然而,自调查启动以来,相关国家始终未能出示任何实质性的案例或技术证据。而中国企业已多次公开论证,相关产品的数据安全完全符合欧洲当地的合规标准。
欧委会以“有罪推定”打压中国产品在欧市场的销售,本质上是保护主义思潮作祟,完全有悖欧洲一贯宣称的“自由贸易”的理念。
持续封杀中国科技企业。
在科技与通信领域,欧洲对中国企业的系统性打压也持续加码。
11月10日,欧盟委员会推动立法,试图将“5G网络安全工具箱”升级为强制规则,要求成员国逐步清除所用的华为和中兴设备,还计划切断对使用这些设备的“全球门户”计划的资金支持。
欧盟在缺乏事实依据的情况下,以“安全”为名排斥特定企业,这不仅违背了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平竞争精神,长远来看更将拖累欧洲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与经济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欧盟加码封杀之际,西班牙7月顶着美欧施压,与华为签署一份价值1230万欧元的合同,充分说明公平市场对中国技术的认可。
![]()
西班牙马德里街头的华为招牌。
涉华负面动作背后的考量。
欧洲近期对华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是在内外压力困境下的被动反应,短期看对中欧关系产生明显负面影响,但也可能随着地缘环境的演变逐渐调整。
屈从于美国的压力。
欧洲近期的涉华动向,明显受到美国对华战略的牵引。
特朗普在处理中美欧三角关系上非常老辣,他极力回避同中国在各领域正面交锋,尽可能降低美国的战略成本。同时,他持续施压欧洲在对华政策上展现强硬,让欧洲作为美国与中国战略博弈的“马前卒”。
从英国炒作中国电动大巴的所谓“安全风险”,到德国推进清除华为5G设备,再到荷兰接管安世半导体等事件,背后均有美国施压的影子。
与此同时,部分欧洲国家及政治势力则借机谋求私利,积极迎合美国对华挑衅。
经济内顾倾向上升。
欧洲自身经济增长乏力,产业竞争力相对下降,是其对华政策趋于激进的内在动因。
近年来,中国在电动汽车、机械设备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快速崛起,使欧洲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在欧洲14国销量同比增长近40%,市场份额提升至8.82%,展现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此外,中国在光伏逆变器、电动大巴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也让欧洲本土企业倍感压力。
![]()
2024年4月25日,35辆中通18米BRT纯电动客车正式交付葡萄牙用户。
同时,中国在稀土等关键原材料上的优势地位也让欧洲产生了严重焦虑。
正是这种“竞争压力”与“供应链依赖”共同引发的深度焦虑,使欧盟将其内部的发展困境转向外部,试图通过强硬的对外政策来转移与化解矛盾。
另一方面,欧洲各国利益分歧严重、战略目标各异,导致其难以形成统一、连贯的对华战略。
欧盟27个成员国对华政策存在明显温差。即便是战略自主的主要倡导者法国与德国,也因内部政治局势及领导力问题,难以有效整合全欧立场。
这些问题相互叠加,使欧洲内部矛盾长期尖锐,稍有外部压力便会点燃保护主义情绪,最终导致欧洲做出对华不理性决策。
![]()
欧洲近期对华系列负面举动,绝非基于自身根本利益与长远发展进行的理性抉择,完全有悖战略自主原则,损人不利己,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对欧洲各国而言,唯有回归理性务实的对华认知,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传统,才能真正维护自身利益、有效应对全球挑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