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幸存者说这些言论“会招来战争,极其危险”,而日本政府却似乎在战争的边缘试探。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正悄然推动一场可能改变亚太地区安全格局的变革——修改日本长期奉行的“无核三原则”。
据日本共同社15日报道,多名日本政府消息人士透露,高市早苗正探讨在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安保三文件”时,对“无核三原则”中不引进核武器的原则进行修改。
如果这一修改成真,将意味着日本战后安保政策的根本转变,也是日本和平主义国策的重大倒退。
![]()
01 “无核三原则”:日本和平身份的基石
“无核三原则”即不拥有、不制造、不引进核武器,这是日本战后身份认同的核心。
1967年,时任日本首相佐藤荣作在国会正式提出这一原则,1971年获得众议院全体会议通过,成为日本国家政策。
近半个世纪以来,无论日本政坛如何风云变幻,这一原则始终是日本安保政策不可逾越的红线。
2022年,日本政府通过的“安保三文件”中还明确写入坚持“无核三原则”的基本方针不会改变。
然而,高市早苗的政策试探表明,这条红线现在可能要被抹去了。
![]()
02 高市的算盘:夹在中美之间的战略投机
高市早苗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触碰这一敏感议题?
报道称,高市有意坚持“不拥有、不制造”核武器,但认为如果坚持“不引进”核武器,就无法允许美军相关舰艇停靠日本,从而削弱美国的核威慑力。
这种逻辑背后反映的是日本在中美博弈加剧背景下的战略焦虑。
高市早苗领导的政府认为,面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朝鲜的核威胁,日本需要更加紧密地依靠美国的核保护伞。
但这种战略投机也充满了矛盾:一方面,日本希望美国提供更坚实的安全保障;另一方面,又担心被卷入可能的冲突。
![]()
03 各方反应:从愤怒到担忧
高市早苗的试探立即在日本国内外引发强烈反响。
日本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15日批评高市对“无核三原则”的表态“突兀且不合适”。他强调,在日本广岛和长崎被原子弹轰炸80周年之际,日本更应该坚持无核立场。
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的反应更为激烈。多名幸存者对记者表示,他们完全无法接受高市早苗的想法,并称其言论“会招来战争,极其危险”。
《朝日新闻》14日发表社论指出,作为二战期间遭受过原子弹轰炸的国家,日本将“无核三原则”定位为国策,并且该原则长期获得日本国民的广泛支持。
社论强调,高市应当深刻理解,坚持“无核三原则”不能仅凭首相的一时判断而轻率改变。
![]()
04 更大的图景:日本军事扩张的加速
修改“无核三原则”只是日本整体军事扩张战略的一部分。近年来,日本在军事化道路上频频突破传统限制。
防卫预算大幅增加。2026财年日本防卫预算达8.85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
突破武器出口限制。日本政府先后两次大幅修改“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及其实施方针,使日本生产的杀伤性武器可以出口至多个国家。
谋求发展核潜艇。日本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公开表示:“韩国和澳大利亚都将拥有核动力潜艇,日本为什么不能有?”
推动修宪。日本自民党和日本维新会已开始讨论修改《宪法》第九条和创设紧急事态条款。
这些举动清晰展示了一条迈向“正常军事国家”的路线图。
05 国际社会的担忧:历史阴影下的军事大国
对于曾经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亚洲国家来说,日本的军事化动向触动了敏感神经。
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曾明确指出,日方近年来不断突破“和平宪法”约束和“专守防卫”承诺,大幅增加防卫开支,发展远程进攻能力,在军事扩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发言人强调,这值得世界爱好和平特别是曾经受到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国家高度警觉和共同反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1月14日也表示,中方对日方近期军事安全动向感到严重关切。他质疑道:“日方是否真的已同军国主义划清界限?日本政府是否真心坚持专守防卫和‘无核三原则’?”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这一特殊时间点使得日本军事扩张的动向更加引人关注。
俄罗斯专家基斯塔诺夫认为,日本不太可能在近期真正重新考虑这些原则,这甚至可能引发美国的不满,因为“这意味着日本将退出美国的‘核保护伞’”。但他也承认,这次讨论是一次试探,反映了日本增强军事实力的立场。
东京的决策者们似乎没有意识到,当他们在广岛长崎悼念原子弹爆炸受害者的同时,又考虑引入核武器,这种矛盾立场犹如在刀尖上跳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