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听到一个说法,让人忍不住想聊几句。
不少女性朋友过了35岁,对伴侣的要求却一点没“打折”:年龄差不超过三岁,年收入50万以上,博士学历,身高还得一米七八往上……
听完我只有一个反应:这是在找男朋友,还是在向老天爷许愿?
01
你说,一个人到了36岁,经历过几段感情,看过几回人情冷暖,对另一半有清晰的期待,有问题吗?
没有。
但如果条条框框已经精确到像在填招聘简历,那到底是在找共度余生的爱人,还是在对“理想人设”打钩?
更关键的是——符合这些条件的男性,在这个年龄层,有多少是单着的?又有多少,会恰好与你彼此心动?
02
有人不服:要求高有错吗?宁缺毋滥有错吗?
没错。但“不将就”不等于“不现实”。
婚姻不是选秀比赛,不是条件达标就自动配发幸福。
假如一个人自身没有持续更新的生命力、情绪的包容力、与伴侣共同面对琐碎的耐心,再完美的“条件匹配”,也可能在真实生活中一秒破功。
03
更值得玩味的是,总有人说:“现在的年轻女孩不着急结婚,是还没到孤独的年纪。”
甚至有人断言:“等她们35岁以后,历经沧桑,更年期一来,抑郁了孤单了,到时候是个男人都想抱一抱。”
这话,是不是说得太早了?也太狠了?
难道女性的价值,必须要通过“有男人要”来证明?
难道孤独,只能用婚姻来化解?
如果一个女人活到40岁,内心的丰盈仍抵不过生理的变化,那或许问题不出在“单身”,而出在——她是否真正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我始终相信:
“爱情不是遇到的,而是养成的。”
与其执着于一条又一条的“硬指标”,不如先活成自己能欣赏的人。
当你不再把婚姻当作救生圈,你才有可能等来那个,不是来“救”你,而是来“陪你”航行的人。
正如纪伯伦所言:
“爱的智慧不在于寻求完美,而在于以完美的眼光,看待一个不完美的人。”
你怎么看?是坚持标准到底,还是适时调整期待?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