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秋冬气温骤降,居民喜欢紧闭门窗保暖,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进入高发期。这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隐形杀手”,常因不易察觉而引发安全事故。11月14日,哈密市疾控中心发布专项预防指南。
据介绍,一氧化碳主要来自含碳燃料不完全燃烧,家庭常见来源有五类:浴室内或通风不良处的直排式燃气热水器、密闭空间内使用的炭火盆与煤炉、通风不畅的燃气煤油取暖器、老化泄漏的厨房燃气灶,以及密闭车库内的汽车尾气。这些场景在寒冬季节使用频繁,若忽视防护,易引发危险。
中毒症状易与感冒、疲劳混淆,需格外警惕: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四肢无力;中度中毒会出现面色潮红、意识模糊、嗜睡等症状;重度中毒则可能迅速昏迷、呼吸心跳紊乱,甚至危及生命,幸存者还可能留下痴呆、瘫痪等后遗症。疾控专家特别提醒,若同一环境多人同时出现类似症状,需首先考虑一氧化碳中毒。
遇到中毒情况,需牢记三步急救法:立即开窗通风,熄灭炭火并关闭燃气,切断毒物来源;迅速将中毒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暖并保持呼吸通畅,昏迷者需侧卧防呕吐物窒息;无论症状轻重,都要立即拨打120,送往有高压氧舱的医院治疗,同时严禁在现场开关电器、使用明火或拨打电话,避免引发爆炸。
“预防是杜绝悲剧的关键,‘通风’为第一原则。”哈密市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科负责人凯迪日耶·阿不力米提介绍,市民需规范安装强排式热水器并定期检修;室内禁用明火取暖,使用燃气取暖器务必开窗;做饭时保持厨房通风,定期检查燃气软管;切勿在密闭车内开空调睡觉,车库发动汽车需通风;在厨房、浴室等高危区域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筑牢安全防线。
安全无小事,市民需提高警惕,将这些防护知识分享给家人、朋友,尤其关注独居老人,共同平安度过寒冬。
来源:哈密零距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