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纪老人坐在轮椅上,枯槁的双手颤抖着擦拭眼角的泪珠。这不是普通的眼泪,而是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对自己一生选择的深深忏悔。
那个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留下重要印记的“少帅”便是张学良
1928年的那个夏日,当张作霖的专列在皇姑屯被炸得粉身碎骨时,28岁的张学良绝不会想到,父亲的死亡竟成了他人生悲剧的开端。
当他接过东北军大权之时,自认为握住了能改变中国命运之物,却没料到这权利最终将自己禁锢于历史长达45年。
那时候的张学良,那可是相当风光,30万装备精良的东北军由他指挥着,富得冒油的东北三省归他掌管
他身着于巴黎定制的西装,驾驶着从德国进口的奔驰轿车,并且还掌握了驾驶彼时仍为奢侈品的飞机的技能,外界称他为“中国最年轻的陆海军大元帅”,此称号令众多同龄人颇为艳羡。
东北易帜的成功更是让张学良声名鹊起。1928年12月29日,当青天白日旗在东北大地上冉冉升起时,全国上下一片欢腾。
这位年轻的统帅靠一个明智的政治举措,躲开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内战,维持了国家的统一,那时候大伙都觉得这少年英雄肯定会在中国历史里留下灿烂篇章。
不过历史有奇怪的地方,它不会按人们希望的发展,1931年9月18日那个黑色夜晚,彻底改变了张学良的人生轨迹。
![]()
当日本关东军的炮火轰向沈阳城之际,远在北平看戏的张学良得面临人生最关键的抉择,
那时候的张学良可不是一点胜算都没有,东北军在装备还有人数上都占着优势,要是能好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就算不能把日军全打回去,也能给全国抗战争取到挺宝贵的时间。
![]()
但是南京国民政府“避免冲突、等待国际调停”的电报,让这个年轻的统帅选择了妥协。这个选择代价极为惨重,四个月之内,12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尽数丧失,三千多万东北同胞沦为亡国奴。
更叫张学良难受的是,他从民族英雄一下子成了大伙指责的“不抵抗将军”,街头巷尾的骂声跟刀子似的扎他的心,还有那句“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的顺口溜,更是让他无地自容。
![]()
张学良背着“不抵抗”的骂名心里挺不好受的,他好几回跟蒋介石请求去抗日,可都让“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给回绝。
看着日军的铁蹄正缓缓向华北迈进,而国民政府却还在集中兵力围剿红军,张学良的愤怒终于到了爆发的时刻
![]()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华清池的枪声打破了西安城的宁静。张学良和杨虎城用最极端的方式,扣留了蒋介石。
这便是轰动中外的西安事变,张学良后来回忆道,彼时他想法颇为简单,恰似两人吵架,对方不听从他的话,那就只能将对方扣下,让对方把话说完。
西安事变的结局比较复杂,一方面来讲它确实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构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筑牢了根基
另一方面,它也彻底改变了张学良的人生,他天真地护送蒋介石回南京时,等待他的并非英雄的荣誉,而是长达45年的软禁生涯。
从1938年开始,张学良就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雄鹰,失去了翱翔天空的自由。
![]()
他被转移到贵州桐梓的天门洞,随后又辗转至重庆歌乐山、台湾新竹等地,在长达45年的岁月里,历经了二十多处囚禁之所,身边始终有看守人员跟随,自由对他而言,始终是遥不可及却极度渴望的梦。
刚被软禁那阵儿张学良还存着一点希望,他天天坚持读书看报尤其爱研究明史,老想从历史里找些答案,他练字写诗来排遣内心苦闷;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希望越发渺茫,他的心境也悄悄改变了
![]()
在台湾的那些时日里,这位往昔颇善谋划的将军学会了养鸡、种菜,学会了做豆腐、腌咸菜,乃至自己能够修理农具。
![]()
从叱咤风云的少帅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农”,这种身份的转换是何等的巨大。但也正是这些琐碎的农活,成了他打发时间、缓解压力的方式。
最令张学良感到遗憾的是,由他自己促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使抗日战争获得了胜利,不过他这个“功臣”却未参与整个历史进程。
![]()
他压根儿没亲眼瞧见日军投降的模样,也没参与战后重建,压根儿回不去日思夜想的东北老家,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的时候,专门把他一块儿带走,打那以后,大陆就成了他怎么都够不着的念想。
在漫长幽禁的日子中,赵一荻陪伴着张学良,这是他最大的慰藉,这位放弃优越生活的女子,以自身青春与爱情,陪他走过最为艰难的时光。
![]()
两人于孤独中相互扶持,成为彼此唯一的精神依托,这段感情弥足珍贵,是由于它经受了时间与苦难的检验。
1990年,89岁的张学良终获自由,1995年,他离开台湾前往美国夏威夷,过起了宁静的晚年生活。
此时的他已经信奉基督教,在宗教里头找心灵的安慰;可只要一想起过去那些事儿,他还是没法儿控制住心里头的激动跟懊悔。
![]()
在多次公开采访中,张学良毫无避讳地讲述自己的一生,他坦然承认:“东北丢失,我有责任;西安事变,我亦有责任”,当年我太年轻,太冲动考虑问题不够周全。
如果人生能重来一次,我会选择更稳妥的方式,绝不会再走那条路。此忏悔并非否定抗日之初衷,而是对当年的天真与冲动进行反思
他言道若九一八事变之时能果断下令抵抗,或许东北就不会那么快沦陷;若西安事变之际能采用更温和的方式劝蒋介石,或许就不会失去45年自由。
![]()
但历史从来没有“如果”,一旦做出选择,就只能承担相应的后果。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去世,终年101岁,他的一生经历百年变迁亲身经历中国近代史上诸多重大事件
到现在人们还在争论他的功过,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他的那些抉择对中国历史走向的影响相当深远的
在大陆,大部分人都觉得他是爱国将领,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那功劳那可是相当显著
在台湾他曾被视作叛徒,缘由是西安事变完全改变了历史走向;在西方人眼里,他却是扭转中国命运的关键人物,普遍被当作一位满是传奇色彩的悲剧英雄
不同立场致使不同评价,不过这恰恰彰显出张学良的复杂,他既非完美英雄,也非罪大恶极的罪人。
他有年轻气盛的冲动,也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他有判断失误的遗憾,也有敢于担当的勇气。
历史颇为复杂,不可简单以好坏来评判一人,张学良的一生,乃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其做出的抉择,既受个人性格影响,亦受时代背景制约。
![]()
在那个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时代里,所有人都在历史的浪潮中挣扎,张学良亦是如此,当我们回望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时,或许应该少一些简单的褒贬,多一些深层的思考。
他的悲剧在于,他是有血有肉之人,需在历史关键之际做抉择,而这些抉择带来的后果往往超出他的预想及可承受范围。人生的无奈与沉重,便是历史人物最真切的写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