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小睦 编辑:小睦
"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2018年,一位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放弃留京机会,选择回到生她养她的壮乡。一年后,年仅30岁的她将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用青春和热血染红了百坭村的致富路。
抉择:从京城学子到扶贫战士
2016年,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硕士毕业。面对留京工作的机会,她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广西百色。有同学不解,她说:"我是从贫困山区出来的,我想回去建设家乡。"
这个选择背后,是黄文秀对故土的深情。她出生在百色革命老区,父亲多年患病,家庭困难。靠着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的她,始终记得家乡需要建设者。
![]()
从北师大硕士到扶贫书记,她始终记得来时的路
攻坚:用脚步丈量民情
2018年3月,黄文秀主动请缨到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初到村里,迎接她的是村民怀疑的目光:"一个女娃娃,能干啥?"
她用两个月时间走访了全村195户贫困户。村民家的门槛,被她踏了一遍又一遍;村里的山路,被她走了一程又一程。驻村一年,她开车行驶了2.5万公里。
![]()
一本厚厚的扶贫笔记,记录着百家忧乐
破局:为村民蹚出致富路
百坭村山地多、耕地少,黄文秀带领村民发展砂糖橘种植。她请来技术专家,联系电商平台,修建产业道路。2018年,百坭村砂糖橘产量从6万斤增加到50多万斤。
"要致富,先修路。"她多方争取资金,带领村民修建了22公里产业路。88户418人因这条路实现了脱贫。
![]()
金灿灿的砂糖橘,照亮了村民的致富路
永恒:暴雨中的最后逆行
2019年6月16日,周日。黄文秀利用周末回百色看望刚做完手术的父亲。夜里暴雨如注,她担心村里的防汛工作,执意要回村。
父亲劝她明早再走,她说:"暴雨这么大,村里的情况我熟悉,我必须回去。"这是她留给父亲的最后一句话。途中遭遇山洪,30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
她把最美的年华,献给了最爱的土地
传承:文秀精神照亮新征程
黄文秀牺牲后,被追授"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荣誉称号。姐姐黄爱娟接过妹妹的接力棒,继续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
如今的百坭村,砂糖橘漫山遍野,新修的"文秀路"直通果园,文秀幼儿园里书声琅琅。她未竟的事业,正在由更多人继续。
![]()
文秀精神,在这片红土地上生生不息
"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有什么样的担当?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关注我,了解更多时代楷模的动人故事!"
#历史##黄文秀#
参考资料
《新时代的青春之歌——黄文秀》(人民出版社)
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黄文秀专题
国务院扶贫办《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选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