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一场不流血的仗已经打了一百多年,战场不是土地,是每一寸皮肤。
2023年的东京,夏天又闷又热。
一个三岁的小姑娘,就因为腋窝底下有几根还没长齐的细毛毛,在进小学前的体检里被画了个叉,说是“不合格”。
她妈妈的脸一下子就白了,那表情,就像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二话不说,拉着孩子就奔了一家专门给小孩做脱毛的美容院。
在那里,冰凉的机器贴上孩子稚嫩的皮肤,旁边的工作人员一脸平静,眼神里看不出任何波澜,好像这不过是流水线上的一道工序。
这事儿听着邪乎,但在东京,它真实得就跟每天挤地铁一样平常。
这股风不是今天才刮起来的。
得把时间倒回一百多年前,美国人的大黑船开到日本家门口,用炮口对着他们的时候。
那会儿日本从上到下都慌了神,觉得再这么关着门过日子肯定不行,得跟西洋人学。
![]()
思想家福泽谕吉站出来说,咱们不光要学人家的技术和制度,连里子都得换,要“脱亚入欧”,跟过去那个“土里土气”的亚洲彻底掰了。
当时西洋人写的书、画的画里,亚洲人常常是胡子拉碴、毛发浓密的样子,这在他们眼里,就是不开化、野蛮的标志。
为了挤进“文明社会”的圈子,日本的那些精英贵族们开始对着镜子折腾自己。
他们学着西方绅士刮干净胡子,穿上笔挺的西装,把身上收拾得利利索索。
就从那时候起,体毛这个人生下来就有的东西,在日本被贴上了坏标签。
它不再是爹妈给的身体发肤,而是“落后”和“没规矩”的象征,是需要被清理掉的脏东西。
这颗种子就算埋下了,在土里安安静静地趴了一百年,就等着一个机会,让它长成参天大树。
机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来了。
日本的经济泡沫破了,整个社会一下子没了方向,人们心里空落落的。
![]()
这时候,花花绿绿的时尚杂志成了年轻人的精神食粮。
《non-no》《CanCam》这些杂志,好像一夜之间都明白了什么,不再光教人怎么穿衣服化妆,而是把目光对准了皮肤上的毛发。
一页又一页,全是“决胜夏日的光滑肌”“女神的美腿没有瑕疵”这样的大标题。
它们不停地告诉姑娘们:身上有毛,就是脏,就是懒,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这套说法,在2020年达到了顶峰。
老牌杂志《anan》直接在封面上用斗大的字写了一句口号:“剃干净,你就赢了一半。”
(剃るだけで、ほぼ勝利。)
这话太狠了,一下子就把脱毛从个人爱好的小事,变成了关系到你整个人生能不能成功的头等大事。
为了迎接东京奥运会,电视上的美妆节目也跟着起哄。
![]()
女明星们坐在镜头前,笑盈盈地展示着自己光滑得像剥了壳的鸡蛋一样的胳膊和腿,嘴里念叨着“无毛感就是清洁感”。
就这样,杂志、电视、明星、再加上背后那些卖脱毛膏、开美容院的老板们,联手编织了一张大网。
他们把脱毛和好看、爱情、工作,甚至国家面子都捆在了一起。
一个几千亿日元的大生意,就在这种让人不自在的焦虑情绪里,红红火火地干了起来。
第二年,一家美妆公司的老板接受采访,不小心说了句大实话:“我们卖的不是产品,是焦虑。”
当一种看法被炒作成这样,它就不再是商场里的广告了,而是会钻进社会每个角落,变成一条看不见的规矩。
学校就是最先被攻占的地方。
2022年,横滨市的一所中学,校规里明明白白写着:“禁止学生体毛过长。”
老师有权检查,谁不合格,就得回家“处理干净”。
![]()
这比管头发长短、裙子高低可厉害多了,这是直接管到人肉体最私密的地方。
男孩子因为腿毛多了点,被老师罚站;女孩子因为没处理腋毛,被同学起了“大猩猩”的外号。
校园里欺负人的理由,又多了一个,而且这个理由让你没法还嘴。
日本心理协会在2021年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吓人一跳:差不多一半的学生(47%)说自己因为体毛的事被人说过难听的话,或者被孤立。
更要命的是,其中将近三成的人,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经历过这种事了。
一个初中生对着记者说:“我不是爱美才去脱毛的,我就是怕,怕别人看见我没脱毛的样子。”
这种恐惧,比什么都管用。
这道规矩很快就从学校的铁门,蔓延到了家里的饭桌上。
当一个孩子在幼儿园里因为胳膊上的小绒毛被其他小朋友嘲笑,当妈的能怎么办?
![]()
她们只能也加入进来,成了这条规矩最认真的执行者。
2023年,东京一家专做母婴脱毛的机构透露,他们那儿还没上学的儿童客户,已经占了三成以上,绝大部分是三到六岁的小女孩。
一年花上12万日元(差不多六千块人民币)给闺女脱毛,在很多日本家庭看来,已经不是一笔闲钱,而是跟上补习班一样重要的“教育投资”。
这么一来,从媒体喊话,到商家挣钱,再到学校定规矩,最后是每个家庭自己掏钱去遵守,一个滴水不漏的“无毛社会”就这么建成了。
奇怪的是,面对这一切,整个社会似乎没什么反对的声音。
有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日本家长(74%)觉得,给孩子脱毛是“有必要的”,他们把这看成是一种“礼貌”和“体面”的家庭教育。
“脱毛焦虑”慢慢地变成了一种“无毛信仰”。
它不再是谁喜欢谁不喜欢的问题,而是对与错的问题。
谁要是敢留着体毛,谁就是“异类”;谁要是犹豫不决,谁就是“跟不上时代”。
![]()
连男人也没跑掉,面向男性的脱毛生意,短短五年就翻了三倍多。
刚上班的年轻小伙子和初中男生,成了最积极的顾客。
说到底,还是因为在日本社会里,人们太怕和别人不一样,太怕被当成那个“冒尖的椽子”。
为了能和大家伙儿一样,为了不被指指点点,人们宁愿自己折腾自己,也要去够那个别人定下的“标准”。
到了2023年底,东京的一家脱毛沙龙,推出了一款专门给小男孩准备的“青春期准备套餐”。
他们的广告牌上,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咧着嘴笑,露出了两条光溜溜的小腿。
参考资料:
anan (マガジンハウス), 2020年7月22日号 (No. 2210). 表紙コピー「剃るだけで、ほぼ勝利。
![]()
株式会社TesTee (テスティー),「【2021年版】脱毛に関する調査」, 2021年6月. (调查数据显示了年轻人对脱毛的态度和经历,包括因体毛遭受言语攻击的数据).
松岡 亮二, 教育格差. 筑摩書房, 2019. (书中提及了日本校园中存在的“ブラック校則”即不合理校规的现象,体毛规定是其中一种).
富士経済グループ,「美容家電&健康家電市場データブック 2023」. (提供了日本美容家电,包括脱毛仪市场的规模和增长数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