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晖跑路,威马瘫痪,国产车梦碎
2015年沈晖离开沃尔沃,自己创立了威马这个电动车品牌,他想造出普通人都能买得起的智能汽车,第一轮融资就拿到了20亿,腾讯和百度也都投了钱,他带着之前在吉利和沃尔沃积累的经验,组建了自己的研发团队,每年投入大约3亿元开发自动驾驶技术,选用宁德时代的电池,快充40分钟就能达到80%的电量,2018年威马EX5上市后销量还可以,每月能卖出两千辆左右,上海出租车队先试用了一千辆,用户反馈也还不错。
![]()
到了2019年,威马汽车发展势头正猛,融资金额突破百亿,红杉资本带头投资,黄冈工厂顺利投产,年产能达到十万台,供应链涵盖两百多家供应商,月销量攀升至四千台,还向东南亚市场出口一千台,当时公司拥有三千名员工,海外业务开始布局,零部件国产化率超过八成,整体局面显得稳定,似乎要成为国产电动车领域的黑马,但实际根基不够牢固,扩张速度过快,管理能力跟不上节奏,为后续发展埋下隐患。
![]()
2020年疫情来了之后,芯片供应变得紧张,成本不断上涨,导致产量从五千台下降到两千台,公司只好把售价调高百分之五,结果销量直接减少一半,研发投入也被削减,售后网点从一百家缩减到五十家,车主修车得排队等上一周,到了2021年,账上亏损达到八十二亿元,收入却只有三十亿元,资金消耗的速度快得惊人,高管们的工资高得离谱,比如沈晖一个人的年薪就超过一亿元,员工工资却发不出来,开始出现拖欠,2022年公司卖出的车不到三万辆,库存积压了五千台,还抵押工厂借了十亿元,后来电池出了问题,召回两千台车,但只赔偿维修费用。
![]()
那一年威马三次尝试上市,但都没成功,先是科创板没通过,接着借壳上市也失败,后来港股计划拖了半年也没结果,更糟的是被吉利起诉侵权,法院判赔六亿多,连分期付款都变得困难,供应链很快断裂,电机供应中断,生产线停了一个多月,到2023年公司彻底停产,拖欠工资四千万,员工开始罢工,总负债高达250亿,净资产只剩96亿,明显资不抵债,沈晖在2024年初发了一条微博后便不见踪影,据说去了美国,连官方APP也崩溃了,车主无法远程控制车辆,系统频繁卡顿,投诉大量堆积。
![]()
2024年法院接手重整威马公司,深圳一家企业投了十亿资金,买下威马四个子公司,开始清理库存、重新启动部分生产线,但员工的工资一直拖着没发,到2025年9月,他们发布了一份“复兴白皮书”,计划重新推出EX5和E5两款车型,目标是一年卖出一到两万台,收入达到十亿到二十亿之间,还打算在泰国建厂,重点开拓东南亚和中东市场,提出2027年要卖出六十万辆车,2030年争取实现一千二百亿营收,这些目标听起来像是空谈,同年11月官方微博发了“好事将近”的宣传海报,没过多久又删掉了,他们用的APP叫“小威”,功能不完整,远程控制反应很慢,现在整个团队只剩143人,招聘也招不到人,供应商的账期拖到了十八个月,回款只能靠分期协议,执行起来特别慢。
![]()
现在的市场情况已经变了,比亚迪在2024年出口了四十三万辆车,整个行业的总销量达到五百九十万辆,威马汽车的市场份额从5%掉到0.5%,技术停止更新,研发团队也解散了,车主想卖车都找不到人接手。沈晖这个人,和贾跃亭很像,都是靠着讲故事来拉投资,最后却控制不住局面,供应链垮掉了,本地化也没做好,最后甩手离开。不过,贾跃亭那边至少还有FF91在试着生产,沈晖这边连一个能用的APP都没修好,技术资产几乎全没了。这件事说到底,不是车子本身有问题,而是人没能管好资金和进度,把本来不错的局面搞砸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