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吃太晚、红肉吃太多、经常熬夜……糖尿病跟不良生活习惯有极大的关联。出现哪些症状是血糖在“报警”?如何远离糖尿病?往下看,一同了解↓
![]()
8个习惯
让糖尿病不知不觉找上你
1、吃晚饭时间太晚
你每天几点吃晚饭?研究发现,早上8点之前吃第一顿饭、晚上7点之前吃最后一餐,更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如果晚餐较晚才吃,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一项研究显示:晚餐吃得晚对血糖不友好。实验发现,晚餐吃得太晚会导致胰岛素降低6.7%、葡萄糖升高8.3%。简单来说,晚餐时间越晚,血糖水平越高。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早点吃晚饭,睡前4小时内不吃东西,是避免糖尿病的明智选择。
2、日常吃红肉太多
如今,越来越多研究发现,日常生活中,猪肉、羊肉、牛肉等红肉吃得太多会增加患糖尿病风险!
一项研究显示,每周摄入2份红肉的人群或比少吃红肉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而且这一风险会随着红肉摄入量的增加而升高。
3、经常喝甜饮料
你身边有把甜饮料当水喝的人吗?一项研究发现:喝含糖饮料、人工甜味剂(代糖)饮料或增加患糖尿病风险。
与很少喝甜饮料的人相比,每天喝≥2杯含糖饮料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41%;每天喝≥2杯含人工甜味剂饮料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1%(1杯饮料为240毫升)。而且,运动也无法完全抵消甜饮料造成的伤害。
4、日常有饮酒习惯
你身边爱喝酒,尤其是爱喝啤酒的人,是不是很多都有高血糖、糖尿病问题?
一项研究发现,有些啤酒的血糖指数非常高,甚至比白米饭、白馒头、白面包、白糖还高。这是因为啤酒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由麦芽糖构成,其血糖生成指数与葡萄糖相当。啤酒作为一种无需咀嚼的液体食物,消化吸收率极高,易导致血糖迅速上升。
那么,白酒、红酒会不会好一些?其实不然,酒精到我们体内后转化为能量,频繁饮酒会直接导致过多能量摄入。有专家介绍,每克白酒能产生能量7.1千卡。《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明确表示,不推荐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饮酒。
5、睡前玩手机
专家表示,夜间光线(包括手机光)除了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失眠、早醒,还会影响血糖代谢,导致胰岛素分泌失调,增加患糖尿病风险。
6、经常性睡眠不足
你每天睡几个小时?研究显示,晚睡晚起的人出现体重指数增加、肚子较大等代谢综合征表现的风险增高。与早睡者相比,熬夜人群患2型糖尿病风险高出50% 。
熬夜或睡眠不规律会干扰生物钟,导致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血糖和血压失控的风险。
健康的饮食也不能抵消因睡眠不足而增加的糖尿病风险。换句话说,有些人吃得再健康,睡眠不好也容易患糖尿病。建议每天睡眠时间至少保证7小时,规律作息。
7、长时间久坐
一坐就是一天,是不少上班族的真实写照。一项研究指出,与每天久坐时间不超过2小时的人相比,每天久坐时间超过6小时的人,患糖尿病等12种慢性病的风险增加26.7%。
研究还发现,每天若久坐超过6小时,用剧烈活动代替久坐1小时,可更显著地降低糖尿病、抑郁、慢性肝病、憩室疾病、睡眠障碍等慢性病的发生风险,降幅达11%-13%。
8、长期缺乏运动
其实,很多疾病都和“懒”有关,懒得运动也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肥胖发生,进而引发糖尿病。
![]()
管住嘴、迈开腿助你远离糖尿病
1、管住嘴
应按需摄入主食(每餐50克左右),粗细主食搭配食用。可调整进餐顺序,在一餐的最后吃主食。每餐都需要有新鲜蔬菜,每日摄入500克左右。荤菜可主要选择鱼禽,减少肥肉摄入,少吃烟熏烘烤食品。两餐之间可选择低升糖指数水果,或者吃黄瓜、番茄代替水果。
2、迈开腿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指出,规律运动不仅可以帮助降低血糖,还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体质、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多种并发症。糖尿病患者运动建议遵循“1、3、5”原则,即饭后1小时、每次30分钟、每周至少5天。此外,建议每周有氧运动、抗阻训练、柔韧性训练搭配进行。
转发提醒身边人
一起远离糖尿病!
来源 | 央视一套、健康时报、生命时报、科普中国
编辑 | 林煜丽
审读 | 吴秀玲
二审 | 陆楚一
三审 | 蔡志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