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11月的南亚大陆从不是风平浪静的港湾,但没人料到局势会以如此惨烈的方式升级。不到24小时,印度新德里红堡、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法院外接连响起汽车爆炸的巨响,13条与12条生命相继消逝的数字,像两把火星扔进了早已积满干柴的地缘火药桶。当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在公开活动中抛出“已做好两线作战准备”的强硬表态时,所有人都清楚,中国西南方向的邻居,真的摊牌了。
先看这两起串联起整个危机的爆炸案,细节里藏着截然不同的政治算计。印度红堡的爆炸声选在了首都地标,肇事司机来自印控克什米尔的身份,让印媒连调查结果都没等就开始炒作“外国阴谋论”。这种急于定性的姿态很耐人寻味——要知道事件初期还有“气瓶爆炸”的说法,可没过多久就变成了“反国家势力的卑鄙罪行”,变脸速度比国家调查局的介入指令还快。对比之下,巴基斯坦伊斯兰堡的爆炸更直接也更残酷,恐怖组织“巴基斯坦塔利班”(巴塔)当天就认领责任,这种赤裸裸的宣战,反倒省去了舆论场的猜测。
![]()
阿西夫的“两线作战”宣言,看似是对爆炸案的应激反应,实则是对周边局势的精准摊牌。东部边境对着印度,这是印巴延续半个多世纪的老矛盾。印度近期在锡尔克里克-信德-卡拉奇一线搞的三军联合演习绝非巧合,2万名士兵配上阵风战机、护卫舰群,演习区域直指巴基斯坦经济命脉,距离卡拉奇仅数百公里,摆明了是“掐脖子”的威慑。西部边境对着阿富汗,症结则在阿塔与巴塔的暧昧关系上。阿塔掌权后嘴上喊着反恐,却对巴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按巴方的说法,甚至提供庇护让恐怖分子把战火烧到伊斯兰堡,这种“背后捅刀”比正面冲突更伤人。
最值得警惕的是印度与阿富汗的“默契”。就在巴阿边境交火不断的时候,阿富汗外长突然访印,两国宣布全面复交。这步棋走得太明显,谁都知道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宿敌,今年5月空战吃了亏的印度,正愁没机会牵制巴基斯坦。现在拉拢阿富汗,相当于在巴基斯坦西部边境安了个“盟友”,形成东西夹击的态势。更不用说印巴常年互相指责对方搞代理人战争,这次巴塔袭击背后有没有印度的影子,虽然暂无实锤,但从印度急于将红堡爆炸案政治化的表现看,很难让人不生疑。
![]()
巴基斯坦此刻的强硬,更像是退无可退的绝地反击。内部有俾路支省趁机炒作“独立”,还公开支持印度立场,而印度历来就有通过煽动分裂削弱巴基斯坦的传统,内忧外患叠在一起,巴方只能用最强硬的姿态亮明底线。关闭中部和南部主要空域,海军司令紧急奔赴前线,信德省司令部进入“一级战备”,精锐部队同时部署两线边境,这些动作不是虚张声势——对于一个经历过多次印巴战争、在空战中赢过印度的国家来说,“做好准备”这四个字从来不是空话。
这一切,都让中国成了最不愿看到局势升级的旁观者。中巴经济走廊620多亿美元的投资里,70%的核心项目都在俾路支省,瓜达尔港、天然气管道这些关键设施,一旦巴方陷入两线作战,不仅建设会中断,还可能成为恐怖组织的目标。要知道瓜达尔港是中国突破“马六甲困局”的关键支点,它要是出问题,中国与中亚、中东的贸易通道安全都会受影响。更不用说印巴都是有核武器的国家,冲突升级的连锁反应谁都无法预测,而阿富汗要是卷入战事,恐怖主义蔓延过来,直接威胁的就是中国西部边境安全。
![]()
有人说南亚的火药桶已经被点燃,可仔细想想,真打起来没有赢家。印度靠军演施压、煽动分裂,只会让区域动荡反噬自身;巴基斯坦的两线作战是威慑不是目的,长期对峙只会拖垮本就脆弱的经济;阿富汗塔利班要是继续纵容恐怖主义,迟早引火烧身。印巴的历史恩怨、巴阿的边境争端,靠子弹永远解决不了,就像中国一直主张的,只有对话协商才是正道。
现在的南亚,最需要的是冷静。红堡爆炸案的调查还在进行中,巴塔袭击的后续追责也刚起步,别让情绪盖过理性,别让政客的算计牺牲更多平民的生命。对于中国来说,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各方沟通是责任,但最终的和平,还要靠印巴阿三方认清现实——在核阴影笼罩的南亚,逞一时之强的代价,谁都承受不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