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末提供PPT下载方式
![]()
![]()
![]()
![]()
![]()
![]()
![]()
![]()
![]()
![]()
![]()
![]()
![]()
![]()
![]()
![]()
![]()
![]()
![]()
![]()
奔驰AMG的6.2L V8发动机(代号M156)堪称21世纪初自然吸气发动机技术的集大成者,它不仅为AMG车型提供了澎湃动力,更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精妙的工程设计成为一代经典。本文将深入解析这款发动机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技术创新,揭示其如何在大排量自然吸气领域树立标杆。
发动机基本概况
Mercedes-AMG 6.2L V8发动机(内部代号M156)是梅赛德斯-奔驰高性能部门AMG于2006年推出的旗舰动力单元,首次应用于E63 AMG(W211)车型。这款发动机的诞生标志着AMG动力战略的重大转变——从早期的“单顶置凸轮轴+机械增压”形式(如M113系列)转向大排量自然吸气的技术路线。其设计初衷是为AMG车型提供更线性的动力输出、更迅捷的油门响应以及更富感染力的排气声浪,同时保持AMG一贯的“一人一机”手工制造传统。
从技术参数看,这款发动机的排量实际为6.208L(6208cc),采用经典的90°V型八缸布局,缸径102.2mm,行程94.6mm,属于典型的大缸径短行程设计。这种结构特点使其天生擅长高转速表现,最高转速可达7200rpm,同时6.2L的大排量也确保了低转速工况下充沛的扭矩输出。发动机重量仅为199kg,比同期竞争对手的4.0L V8(202kg)和5.0L V10(245kg)更为轻盈,这一轻量化优势对提升整车操控性至关重要。
AMG为这款发动机赋予了多种功率调校版本,从CLK 63 AMG的451马力到E63 AMG后期的525马力,再到SLS AMG Black Series的622马力,展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M159版本(用于SLS AMG)通过多喉直喷等技术将功率提升至571马力,扭矩达650N·m,配合7速双离合变速箱,使SLS AMG的0-100km/h加速仅需3.8秒。
发动机本体结构与材料工艺
M156发动机的本体结构体现了AMG在材料科学与制造工艺上的精湛造诣。发动机缸体采用高强度硅铝合金(Si-Al合金)铸造,这种材料兼具铝合金的轻量化优势和接近铸铁的强度特性,能够承受高转速下的巨大机械负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缸体内壁应用了AMG独有的TWAS涂层技术(Twin Wire Arc Spray),在气缸内表面形成一层极薄但异常坚硬的铁基涂层,替代传统的铸铁缸套。这种技术不仅显著降低了活塞环与缸壁之间的摩擦阻力,还大幅减轻了发动机重量,同时提高了散热效率。
在曲轴与连杆系统方面,M156采用了锻造钢制曲轴和锻造连杆,以应对高转速下的巨大惯性力。曲轴轴承采用特殊的铜铅合金衬里,表面镀有减摩涂层,确保在高负荷下的可靠性。活塞则采用轻量化铝合金材质,顶部设计有优化的燃烧室凹坑,与气缸盖共同形成高效的燃烧系统。活塞销表面经过精密抛光处理,并采用全浮动式设计,减少了往复运动部件的摩擦损失。
润滑系统的设计同样体现了高性能取向。基础版M156采用传统的湿式油底壳润滑系统,而在SLS AMG搭载的M159版本上则升级为干式油底壳系统。干式油底壳通过外置油箱和多级抽油泵实现强制润滑,不仅降低了发动机高度(有利于整车重心控制),更确保了在极端弯道G值下油泵仍能稳定供油,避免润滑不良导致的发动机损坏。这套系统还集成了独立的机油冷却器,通过调节机油温度来优化发动机工作状态。
发动机的进气系统采用双通道设计,每列气缸拥有独立的进气歧管和节气门体,缩短了进气路径,提高了充气效率。进气歧管由轻量化复合材料制成,内部表面经过特殊处理以减少气流阻力。空气滤清器采用大流量设计,确保高转速下充足的进气量。值得一提的是,AMG工程师特别注重发动机的声学调校,通过精心设计的进气谐振腔和特殊形状的进气管道,塑造了独特的进气声浪,成为AMG车型的标志性特征之一。
配气机构与进排气系统
M156发动机的配气机构展现了AMG对自然吸气发动机极致性能的追求。与AMG早期V8发动机的单顶置凸轮轴(SOHC)设计不同,M156采用了更先进的双顶置凸轮轴(DOHC)布局,每缸四气门(两进两排)配置,大幅提升了进排气效率。凸轮轴由高强度合金钢制成,凸轮型线经过精密计算和反复测试,能够在不同转速下实现最优的气门升程和开启持续时间。气门驱动采用机械挺柱设计,挺柱底部镶嵌有滚动轴承,显著降低了凸轮与挺柱之间的摩擦损失。
气门机构的另一个亮点是配备了连续可变气门正时系统(CVVT),该系统可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负荷无级调整进排气凸轮轴的相位角。在低转速时,系统会减小气门重叠角(进气门与排气门同时开启的角度),以改善怠速稳定性和低转速扭矩;而在高转速时,则会增大气门重叠角,利用排气脉动效应提高气缸充气效率,从而获得更大的功率输出。这套系统由高压液压驱动,调节速度快且精度高,是M156发动机兼顾低转扭矩和高转功率的关键技术之一。
进气门和排气门均采用耐高温合金材料制成,其中排气门更采用了中空充钠技术,利用金属钠在高温下的相变特性加速热量传导,防止气门过热。气门弹簧由特殊合金钢丝绕制,经过严格的疲劳测试,确保在高转速下仍能可靠工作。气门座圈则采用粉末冶金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导热性。
在排气系统方面,M156发动机采用了不锈钢材质的四合一排气歧管,每列气缸的四个排气通道先汇集成两个,再合并为一个总出口。这种设计既考虑了排气脉冲的利用,又兼顾了封装尺寸的限制。排气系统中还集成了AMG专利的可变排气阀门系统,通过电脑控制的步进电机调节消声器内部阀门的开度。在低负荷时阀门关闭,排气通过更长的路径和额外的消声单元,使排气声更为安静优雅;而在高负荷时阀门全开,排气路径缩短,释放出AMG标志性的澎湃声浪。这种主动声效管理系统使M156发动机能够“能低吟,善高歌”,完美适应不同驾驶场景的需求。
燃油系统与燃烧技术
M156发动机的燃油系统代表了当时汽油机直喷技术的先进水平。与传统的进气歧管喷射不同,M156采用了高压缸内直喷技术,燃油压力可在3.8至5.0bar之间无级调节。高压油泵由凸轮轴直接驱动,将燃油输送至共轨管,再由电磁喷油器精准喷入燃烧室。发动机ECU会根据加速踏板位置、发动机转速、负荷等参数,以毫秒级的速度计算最佳喷油时刻和喷油量,实现最优的动力响应和燃油经济性。
喷油器技术是燃油系统的核心。M156采用了当时先进的压电式喷油器,其响应速度比传统电磁阀喷油器快数倍,可以在一个燃烧循环内实现多达7次的分段喷射。这种多段喷射策略能够形成更均匀的可燃混合气,尤其在高负荷工况下,通过合理的喷油时序控制,有效避免爆震的发生。喷油嘴的喷雾锥角和贯穿度经过精心设计,确保燃油雾化质量与活塞顶燃烧室形状的完美匹配。
燃烧系统设计体现了AMG工程师对高效燃烧的深刻理解。燃烧室采用紧凑型设计,活塞顶部的凹坑与气缸盖的凸起部分共同构成合理的挤气区域,促进混合气的湍流运动,加快燃烧速度。火花塞位于燃烧室中央位置,采用铱合金电极,寿命长达10万公里以上。点火系统采用独立点火线圈,每个气缸配备一个,由ECU根据爆震传感器的反馈实时调整点火提前角,在避免爆震的同时最大化发动机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M156发动机还应用了稀薄燃烧技术,在部分负荷工况下通过增加空燃比(使用更少的燃油)来提高热效率。这一技术依赖于高精度的燃油喷射控制和优化的燃烧室设计,在保证燃烧稳定的前提下降低了油耗。配合先进的闭环排放控制系统(包括宽域氧传感器和三元催化转化器),M156发动机在满足严苛排放标准的同时,依然能够提供令人振奋的性能表现。根据NEDC测试标准,搭载M156发动机的C 63 AMG百公里油耗为13.4升,对于一台6.2L V8发动机来说已属出色。
从历史地位看,M156发动机代表了自然吸气V8发动机技术的巅峰,也是AMG从改装厂迈向完全成熟高性能汽车制造商的关键标志。它诞生于涡轮增压技术尚未完全统治高性能领域的时代,将大排量自然吸气的优势——线性动力输出、即时油门响应、迷人声浪——发挥到极致。即使在今天,搭载M156发动机的AMG车型仍是二手车市场的宠儿,其独特的驾驶感受和机械魅力是当代涡轮增压发动机难以完全复制的。正如一位AMG工程师所言:“M156不仅是一台发动机,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50万+机械工程师都在看↓↓↓
关注上方公众号,回复关键词,免费领取海量资料!!
1. 回复【动图】领取10000+个机械动图及视频包
2. 回复【CAD】领取800GAutoCAD全套视频教程
3. 回复【UG】领取800G的UGNX全套视频教程
4. 回复【SW】领取800G的Solidworks全套教程
5. 回复【机械设计】领取800G(非标)机械设计资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