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aP Film Academy
山海学院由羊城晚报“向山海走去”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发起创立,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的青年影人培育平台。学院汇聚国际获奖导演、编剧、制片、摄影、剪辑、声音、调色、配乐等一线创作者,亲授行业真知与实战经验,提供覆盖影视创作全流程的系统化实战课程与项目孵化指导。依托山海计划孵化体系及粤港澳大湾区优势影视资源,山海学院积极服务专业创作者社群,搭建产业桥梁、对接国际影展,全方位助力学员创作兼具作者表达与市场潜力的优质作品,共赴光影交织的创作山海。
2025山海学院
电影剪辑公开课
2025年11月7日19:30,“山海计划”与联合深度电影媒体合作伙伴「导筒directube」在北京导筒空间为大家带来「山海学院」系列公开课——《电影剪辑——从有感而发到千锤百炼》,主讲者为深耕电影行业多年的剪辑指导张崇老师,特邀嘉宾为电影《百川东到海》导演吴双。
上一期的山海学院回顾为《》。
作为《百川东到海》的导演,吴双在本次讲座中从导演角度系统分享了与剪辑指导的合作经验。她坦言,如果从首部长片制作的角度,与剪辑指导张崇的合作对她而言意义重大,并强调导演与剪辑的合作始于正确选择合作伙伴这一基本前提。
![]()
前期规划:用“双重视角”为剪辑绘制蓝图
提及开拍前的核心准备,吴双指出了选择剪辑指导的两个关键标准。首先是剪辑指导与导演对剧本的理解需要基本一致。虽然有些工作流程中剪辑师会选择不看剧本以保持对素材的新鲜感,但她认为对新人导演而言,这种做法风险较大。她会希望剪辑指导能够细读剧本,深入理解人物动机与情感脉络。
![]()
电影《百川东到海》剧照
其次就是两人价值观需要尽量趋同。吴双回忆与张崇老师的初次见面,两人聊了许多与影片无直接关联的话题,包括张崇的童年和在乡村的一些经历,尽管地域背景不同,但张崇对片中儿童角色的行为逻辑与情感世界表现出强烈认同,这为后续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吴双强调,导演需要在开拍前与剪辑指导、摄影团队明确“剧本”与“视听”上的两重视角,剧本视角决定了故事从哪个人物或哪些人物的视角展开,视听视角则需明确每场戏的镜头语言偏向主观感受还是客观呈现。她以《百川东到海》为例,指出虽然剧本采用儿童视角,但视听语言存在微妙变化,应在拍摄前制定详尽方案,这将使剪辑工作更具创造性,而不只是停留在纠正拍摄时的问题。
![]()
电影《百川东到海》剧照
拍摄与素材:为剪辑提供纯净的创作环境
在现场拍摄阶段,导演就需为后续的剪辑工作铺路。吴双认为,这其中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情况和问题。首先要重视并听取剪辑指导基于素材给出的技术反馈,例如手持镜头移动是否过快、一个段落的镜头是不是太晃......
![]()
吴双导演在电影《百川东到海》拍摄现场
另一方面是基于剪辑思维的镜头衔接问题,每一场戏的粗剪时,镜头之间是否能衔接得上、会否出现缺少关键镜头的问题、跟剧本之间有没有巨大偏差......这方面的检验也非常重要。
其次,或许更为重要的是,导演要保持“情绪稳定”——如果拍摄期间的每天晚上都要复盘素材,请导演务必不要把片场的琐事带进剪辑室。 任何关于演员、预算或拍摄事故的信息,都会影响剪辑师的判断,比如剪辑师可能因为“心疼”某个昂贵镜头,而放弃更好的叙事选择。因此,吴双总结道,导演和剪辑师都应在情绪上保持“中立的观看”,而这是一个需要不断训练才能习得的状态。
后期重塑:在剪辑室“重新认识”你的作品
在进入正式的后期制作阶段后,吴双提到,导演应当以“重新认识作品”的态度进入剪辑室。因为拍摄完成后的素材往往与最初的设想存在偏差,而剪辑阶段的核心任务,就是在现实的素材条件下重新构建影片,导演应暂时放下对剧本和拍摄现场的固有印象,承认素材本身的独立性。
导演需要与剪辑指导一同对素材进行复盘。具体而言,是通过回应剪辑指导的提问,重新观看并理解素材,最终双方需对素材形成一致的印象。这种一致性主要反映在两方面:一是情绪基调,检验是否符合预期;二是信息量,分析何处充足、何处需要增补或删减。
![]()
电影《百川东到海》剧照
在具体的剪辑讨论中,吴双十分重视语言表达的清晰性。她指出,导演和剪辑师的沟通常常因为“感觉”一词而陷入模糊。“当我们说‘这个版本更有感觉’时,其实谁都不清楚到底是哪种感觉。”因此,她鼓励年轻导演使用更具分析力的语言,明确的意图总结才能让讨论真正落地。
吴双表示,电影剪辑并非只关乎画面,导演与剪辑指导必须将音乐、音效乃至后期特效的最终呈现,一并纳入剪辑时的思考框架中。
此外,吴双把剪辑视为串连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之间最关键的桥梁。如果导演觉得特效和建模的工作应当归特效团队管就不再多花时间思考,其实是完全不可取的。
她以《百川东到海》为例,导演的反复推演加上剪辑指导的意见与判断,对于后期建模工作的推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剪辑工作中的镜头运动、节奏衔接深刻影响了建模的确切指令和最终呈现,最后才能使得剪辑工作与特效团队之间产生密切配合。
![]()
电影《百川东到海》片场照
同样的,在电影剪辑的过程中,对参考音乐、声音特效与配乐这些方面的思考必须前置,并深度融入剪辑的整体逻辑。吴双导演将参考音乐比作影片情绪的“标点符号”。她强调,相较于音乐风格,其作为“起承转合”的节奏效果更为关键——音乐从哪一帧进入、又在哪一帧停止,直接决定了观众的呼吸节奏;一个精准的停顿,其力量往往比旋律本身更打动人。一些经验不足的青年导演对音乐的进入、停止时间缺乏明确的把控意识。因此,导演必须明确掌控音乐或者旋律的起止点,还有它们需要,这不仅是给到作曲工作的核心指令,也是避免无限修改、确保情绪精准传达的基础。
吴双以“关门声”这样比较常见的画外音为例:它是“缓缓关上”还是“啪地关上”?这直接决定了画面内人物的反应以及镜头的长短。若将此全然交由后期声音指导处理,而剪辑时未加斟酌,则很可能导致剪辑点不准确、节奏失调,甚至为匹配声音而返工修改镜头,造成效率的损失。
总而言之,只有通盘考虑这些听觉与视觉元素如何相互作用,才能确保每一个剪辑点的准确,让影片的最终成型水到渠成。
![]()
2025山海学院电影剪辑公开课现场
定剪与试映:诊断问题并学会“放下”
在影片接近定剪时,吴双也经历了导演常见的焦虑期。她特别提到了建议导演在初版完成后,至少离开作品一周,不去观看、不去思考,也不要想电影相关的任何事情,以免造成情绪和思维上的紊乱。而后再重新进入剪辑工作,可能会产生新的感受,这种间隔带来的客观距离,能有效帮助导演以更中立的目光重新评估影片,避免陷入自我感动或惯性思维。
![]()
电影《百川东到海》片场照
谈到影片进入试映环节,吴双将其比作“医生看病”。导演通过对于作品的自我定位,挑选适合的观众群体,在这一过程中尽量保证观众表达与意见的独立性,不要让其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但吴双着重强调,观众的反馈往往只是“症状”,而创作者要做的是找到病因。“观众说‘这段无聊’,并不代表那段剪得不好,问题可能出在前面的铺垫不足。”她提醒年轻导演不要被反馈表面所左右,要学会诊断性地分析问题,剪辑的修正是建立在逻辑推理而非一味迎合上的。
在讲座的最后,吴双以《百川东到海》的定剪经历作为总结。她说,在接近定剪前,自己格外焦灼,但作为创作者,需要对于一些遗憾与不完美说出“放下”,这是一场对于心态的训练与考验。她补充道,创作的意义不在于完美,而在于完成——“影片只有走向观众,它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在讲座尾声,吴双透露,《百川东到海》将在全国公映前的11月17日举行北京首场公开展映,并与戴锦华老师进行对谈,她诚挚邀请大家到场参与。
![]()
2025山海学院电影剪辑公开课现场
山海观影团·广州
观影招募
治愈电影《百川东到海》正式定档,将于11月18日起在全国艺联专线上映。电影讲述暑假期间,生活在沙漠腹地的少年小海(吴潘芮饰)独自踏上进城寻母之路,途中结识了另一位少年元元(王浩宇饰),两人在县城展开了一段充满未知与惊喜的夏日冒险。
![]()
电影《百川东到海》海报
影片以“学生作文”为叙事线索,透过孩童的眼睛,用最本真的视角,将一个关于乡土记忆与精神归处的成长故事娓娓道来,唤醒每个人心中那片尚未远去的童年原野,是今年秋冬之际一部值得静心品味的温暖作品。
11月22日,山海计划联合「导筒directube」,发起《百川东到海》广州路演专场,导演吴双将出席映后交流。
![]()
《百川东到海》广州路演专场
时间:2025年11月22日(周六)
14:30-15:00 签到选座
15:00-16:30 电影放映
16:30-17:00 映后交流
地点:珠影星寰国际影城(5号厅)
票价:单人39.9元;双人76元
文字整理|林小菲
校对/编辑/排版|陈潇然
![]()
![]()
![]()
![]()
![]()
![]()
![]()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