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上的嘶吼,235 万换不回的真相
2025 年 10 月 29 日,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内,59 岁的樊旭声攥着女儿樊蕊的照片,声音因激动而颤抖:“监控全坏,不做尸检,凭什么说我女儿是酒精中毒?” 法庭对面,赣榆区公安局政委与派出所所长端坐应诉,坚持 “无犯罪事实” 的结论。
这场庭审距离樊蕊死亡已过去 20 个月。2024 年 2 月 24 日,这位昌隆公司女职员在陪老板宴请镇干部的酒局后猝死,体内检出公司老板刘某的精液,5 名赴宴干部受党纪处分,家属获赔 235 万元。但 “酒精中毒” 的结论背后,监控失灵、未做尸检、精液与死因的关联,成了樊旭声心中越缠越紧的疑团。
![]()
一、酒局终章:4 杯白酒与未说出口的求救
樊蕊的生命终结在 2024 年元宵节前夜的饭局上,这场藏在公司食堂的宴请,早已写好了不对等的剧本。
1. 躲不开的 “陪酒任务”
昌隆公司与塔山镇政府办公楼仅隔两公里,2 月 23 日晚,老板刘某设宴请客,席上坐着镇党委书记庄某、镇长祁某等 5 名核心干部。作为公司骨干,樊蕊被点名陪酒 —— 尽管她的劳动合同里,从未写过 “敬酒” 这一项。
“她平时滴酒不沾,那天被逼着敬了三杯。” 樊旭声后来从同事处得知,樊蕊先后向镇长祁某敬了两杯白酒,向另外两名干部各敬一杯,总计喝下近半斤高度酒。席间有人劝 “少喝点”,却被刘某用眼色制止:“领导难得来,必须陪好。”
20 时 15 分饭局散场,樊蕊已醉得站不稳。镇党委书记庄某临走前特意叮嘱刘某 “安排好”,刘某随即让两名女员工将她扶进自己的办公室,随后支开员工,将樊蕊带进办公区内的卧室。这是同事们最后一次见到活着的樊蕊。
![]()
2. 清晨的死亡通知
次日 9 时 16 分,刘某的报警电话打破平静:“她没呼吸了。” 法医到场后,仅凭体表检查便给出 “酒精中毒” 的结论,称 “无明显外伤,腹部以下有青紫”,未建议尸检。警方当场决定不予立案,理由是 “排除他杀”。
“女儿脖子上有勒痕!” 樊旭声赶到时,发现女儿遗体有异常,但警方以 “法医已确认” 为由拒绝进一步检查。在 “尽快火化否则影响赔偿” 的劝说下,家属在赔偿协议上签字 —— 先是 135 万元打到女儿丈夫账户,几天后刘某又给樊旭声的儿子补了 100 万元。2 月 26 日,樊蕊的遗体被火化,死因似乎就此定格。
![]()
二、反转惊雷:235 万赔偿下的隐秘真相
若不是一位教师的举报,这场 “酒精中毒致死” 的结论或许就成了最终答案。
1. 举报信撕开的裂缝
2024 年 3 月,塔山镇庄留村教师庄文刚在举报村支书违纪的材料中,顺带提及 “镇干部接受企业宴请致女职员死亡”。赣榆区纪委介入调查,4 月通报处理结果:5 名赴宴干部中,庄某、祁某等 4 人受党内警告处分,李某被诫勉谈话,塔山镇党委被责令书面检查。
处分公布当天,樊旭声意外从纪委工作人员口中得知一个震撼消息:警方在事发后曾检测出,樊蕊体内有公司老板刘某的精液,且警方已确认两人当晚发生性关系。“既然发生了关系,又没尸检,怎么排除不是强迫致死?” 这个发现让樊旭声彻底崩溃,235 万赔偿瞬间变成刺向他的利刃。
![]()
2. 三重疑点:监控、尸检与 “刑事案件” 谎言
樊旭声随即展开追问,却撞上一连串无法解释的 “巧合”:
- 监控集体 “失明”:他申请调取昌隆公司办公室、厂区及镇政府当晚的监控,警方回复 “设备故障,无法提供”。可昌隆公司作为生产型企业,监控需 24 小时运转备案;镇政府作为行政机关,进出记录更是管理重点,“两处关键监控同时坏了,谁信?”
- 拒绝尸检的悖论:警方始终以 “法医现场结论明确” 为由拒绝尸检,但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死因不明的尸体必须进行解剖。樊旭声质疑:“不尸检,怎么确定酒精中毒是唯一死因?怎么排除被伤害后灌酒的可能?”
- 信息公开的 “踢皮球”:2025 年 4 月,樊旭声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申请公开案件结论、证据链等信息,警方 6 月答复称 “属刑事案件类信息,不予公开”。可警方从未对该案刑事立案,这一答复被樊旭声斥为 “自相矛盾的谎言”。
![]()
三、法庭对峙:一个父亲的孤勇与体制的沉默
2025 年 10 月 29 日的庭审,成了樊旭声讨说法的唯一希望。
1. 无律师辩护的抗争
没请律师,樊旭声独自带着一叠材料出庭,逐条反驳警方的回应:“你们说不是刑事案件,为何以刑事案件为由拒绝公开信息?你们说无需尸检,依据的是哪条法律?” 他举起女儿的工作合同:“上面没写要陪酒,她是被迫的!”
警方代表则重复原有说法:“法医结论合法有效,监控故障属客观情况,信息公开申请不符合规定。” 当审判长问及 “精液与死因是否有关联”,警方回应 “刘某与樊蕊系情人关系,发生关系自愿,与死亡无直接关联”,却未能提供 “情人关系” 的证据。
庭审结束时,审判长宣布 “合议庭择期评议”,未当庭宣判。走出法院的樊旭声望着天空,手里的照片被攥得发皱:“我只要一个真相,哪怕用一辈子等。”
2. 酒局背后的权力阴影
事件引发全网热议,焦点早已超越个体死亡:
- 职场 “隐形强迫”:樊蕊的遭遇戳中无数职场人痛点 —— 许多企业将 “陪酒” 列为隐性工作内容,尤其面对合作方或公职人员时,女性职员常成为 “应酬工具”。律师指出,这种强迫性应酬已涉嫌违反《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 权力与资本的暧昧:5 名镇干部接受辖区企业宴请,本身已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更值得深思的是,为何企业需通过 “陪酒” 维系关系?这种权力与资本的畸形互动,是否成了悲剧的温床?
有网友留言:“处分 5 名干部不难,难的是查清死亡真相;赔 235 万不难,难的是打破‘陪酒文化’的土壤。”
结语:20 个月的追问,何时等来真答案?
从 2024 年 2 月的酒局到 2025 年 10 月的庭审,樊旭声的追问持续了 20 个月。235 万赔偿没能抚平伤痛,5 名干部的处分没能消解疑虑,警方的沉默更让真相蒙上迷雾。
这场悲剧从来不是 “酒精中毒” 那么简单,它藏着职场女性的无奈、权力运行的漏洞,以及对生命尊严的漠视。当樊蕊的照片在法庭上静静躺着,我们都在等待一个答案:监控真的修不好了吗?尸检真的没必要吗?一个普通人的死亡真相,不该被淹没在 “故障” 与 “规定” 的借口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