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倍的利润差,丰田没有“躺赢”,比亚迪“烧钱”有理,究竟谁才拥有汽车产业的未来?
一说销量还能打得有来有回,一说利润就差距巨大,这就是中国车企和丰田的对比现况。最新的信息是,2025年Q3,丰田的净利润相当于5.5个比亚迪,甚至8家盈利的中国车企的利润总和,还不足丰田的一半。
但这并不代表着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失败,也不是中国车企丢了“里子”也丢了“面子”,全球汽车产业仍处于转型期,利润、规模等都是未来的注脚。
中国车企对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车企的激烈竞争,还未到尘埃落定时。
丰田的高毛利基本盘,依然稳固
今年Q3,丰田5937亿元的营收规模略高于比亚迪的5663亿元,但在净利润方面的差距,却达到了351.77亿元。
![]()
![]()
这与丰田的全球布局密切相关。丰田的利润基本盘,大多在高毛利市场。比如,尽管北美市场受到25%关税的持续冲击,但该区域仍贡献了4成的营收,79.4万辆的季度销量同比增长12.7%。
在竞争加剧的中国市场,丰田也实现了逆势增长。2025年上半年,丰田在华销量为83.77万辆,同比增长6.8%,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0.4%,通过成本削减和精准营销,即便面临价格战压力,仍实现了销量与利润双增。
而比亚迪的销量超七成集中在国内市场,今年以来的全品类价格战,让比亚迪的Q3毛利率同比下滑2.51%,多款主力车型的降价幅度高达3-5万元,相当于“以价换量”,阶段性牺牲了部分利润空间。
在东南亚、中东等区域市场,丰田确实面临中国车企的挤压,销量起伏,但利润仍非常可观。丰田的混动车型在这些地区占据半壁江山,有着很不错的利润率。比亚迪的海外扩张虽然增速迅猛,但海外工厂的新产能还处于爬坡期,海外销量尚未形成规模效应,贡献的实质利润暂未达到预期。
可以说,当比亚迪等中国车企在国内市场陷入内卷式竞争时,丰田正在全球范围内收割成熟市场的利润红利,这是其几十年来的全球化布局成果,中国车企还需要一点时间才能达到这个境界。
供应链制胜,垂直整合决定成本
供应链往往被视为中国企业的重要优势,但丰田也有着垂直整合的供应链体系,甚至玩得比中国车企还要好一些。
一个事实是,丰田的营业利润下滑26.44%,但净利润依然暴涨62%。丰田的零部件自制率在70%以上,其旗下的电装、爱信精机等零部件企业,提供了从发动机到变速箱的全链条供应,对成本的敏感度远低于中国车企。
丰田的零库存管理体系,尽管也被诟病有诸多问题,但其存货周转天数控制在15天以内,资金使用效率远超绝大多数中国车企。
广汽丰田的自研车型铂智3X既保持了日系车的品控优势,又降低了外部采购成本,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
长尾利润,还将持续较长时间
作为全球第一车企,丰田凭借着成熟的供应链体系,用更低的成本实现了更高的利润转化。而比亚迪为了在新能源赛道保持优势,持续投入高额研发,今年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为437.5亿元,超过了净利润总和。
丰田的高利润说明,成熟技术的长尾利润,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今年上半年,丰田的混动车型销量占比超过40%,而这些车型的研发成本早已摊销完毕。这些混动车型在全球范围内有着更强的政策适应性:在欧洲,可以满足碳排放法规。在东南亚,可以适配基础设施不足的市场。在中国,可以吸引对纯电有里程焦虑的消费者。
说丰田的技术策略始终围绕如何盈利展开,这并不夸张。数据显示,丰田的技术成果转化率超过80%,靠着成熟技术的长尾效应,仍能赚取稳定的收益。
![]()
资本市场的红利,这个难以复制
非经营性收益,是丰田净利润暴涨的核心变量。2025年Q3,丰田净利润同比大增的关键,并不是汽车产品的销售,而是投资收益与汇兑收益。
丰田是日本最大的企业养老金管理机构之一,金融资产配置规模超过万亿日元。2025年,日经225指数年内累计上涨28.65%,带动其股票投资收益同比增长约120%。此外,日元兑美元汇率贬值约5%,带来了约800亿日元的汇兑收益。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丰田就成立了金融子公司,将汽车销售产生的现金流用于投资理财,经过30多年的积累,已形成汽车业务造血、金融业务增值的良性循环。
这种“造车+理财”的模式,是中国车企难以复制的。数据显示,2025年Q3,中国8大盈利车企的非经营性收益总和为35亿元,约为丰田非经营性收益的四分之一。
当中国车企还在为“卖一辆车赚多少钱”费尽心力时,丰田已经在搞“让钱生钱”的高端玩法。不过,这种玩法,中国车企也确实学不来。
![]()
当丰田已经升格为利润收割型企业,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车企,目前还是规模投入型企业的状态。
以比亚迪为例,其高额的研发投入,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技术壁垒,尽管这些投入在短期内将大大压缩利润,但从长期来看,将成为其未来争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核心要素。
丰田的高净利润,是成熟企业秉持利润最大化策略,叠加全球布局、供应链壁垒、技术长尾效应及非经营性收益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中国车企还在大量研发投入、全面市场扩张、行业竞争共同挤压的混沌中缓步前行。
当然,随着行业竞争格局的稳定,海外市场进入盈利周期,中国车企的获利只是时间问题。
市场竞争,有时也不全是赢家通吃,适应时代者,都能笑到最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