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霜的清晨
推开门,一阵风,不猛烈,却带着一种不容分说的清寒,直直地透进你的衣衫里。它不像深冬的风那样,是带着刀子来的;它只是凉,一种沉静的、内敛的凉,仿佛是从一口很深很古的井里刚刚汲上来的。空气里浮动着一种万物收敛后的干净气息,混着些微泥土的腥气与朽叶的甘味,吸进肺里,人便也跟着清醒、沉静下来了。
![]()
地上铺着一层薄霜。不是那种厚墩墩、白茫茫的,而是极精巧、极吝啬的一层,像是谁在夜深时,用极细的筛子,将水晶的粉末匀匀地筛了一遍。脚踏上去,发出一种极轻微的、簌簌的碎裂声,这声音是干的,脆的,清冽冽的,一直传到你的心里去。路旁的枯草,每一根都僵直着,在茎叶的边缘,镶着一道极细的银边,迎着将明未明的天光,冷冷地发亮。这时候的世界,是没有什么暖色的。一切的斑斓与热烈,都被这霜色滤尽了,只剩下些微的青灰,沉郁的赭褐,以及那无处不在的、清寂的白。
![]()
目光放远些,便看见那条瘦了的河。夏日里丰腴的、油汪汪的绿波,此刻只剩下一脉清浅的、迟缓的流。水色是鸭蛋青的,上面浮着一层若有若无的、牛乳似的白汽,那便是水气了,遇了冷,便成了这般迷离的梦的模样。河边的几株老柳,褪尽了铅华,纷披的枝条垂着,像褪了漆的旧琴弦,风过时,也弹不出热闹的调子,只发出些飒飒的、干涩的摩擦声。再远,是那一片落了叶的杨树林,光秃秃的枝桠,铁画银钩似的,错综地、倔强地伸向天空,像一张巨大的、清减的网,要将那苍苍的天兜住似的。
![]()
这寂静,是有声音的。你若凝神去听,便能听见。那不是一种空洞的死寂,而是一种饱满的、富于张力的静。是霜在凝结,是水在冰下暗流,是地底的生命在沉睡中呼吸。这声音,需要你用骨头去听。偶尔,不知从谁家的屋檐下,传来一声清冽的鸟鸣,不是婉转的,只是短促的、金属片似的一两声,仿佛一颗小石子,投进这寂静的深潭里,漾开一圈几乎看不见的涟漪,随即又被更大的寂静吞没了。
![]()
我便在这霜地上慢慢地走。脚下的碎响,是我与这世界唯一的对话。心里是空的,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那些春日里萌发的希望,夏日里滋长的烦忧,秋日里沉积的感喟,到了这时节,仿佛都被这寒气涤荡得干干净净了。只剩下一片平和,一片安详,一片近乎于透明的淡漠。这初冬的冷,竟有一种奇异的疗愈之功;它不给你温暖,却让你看清了自己本不需要那许多虚妄的温暖。它像一位冷峻的老友,用沉默告诉你,生命的底色,原该是如此朴素与清寂的。
![]()
走着走着,东边的天际,那一片沉沉的鱼肚白里,终于透出些微的、淡淡的橘色。那光,是怯生生的,没有什么热力,只像一块凉透了的琥珀,冷冷地凝在那里。它照着这霜地、枯枝与瘦水,给这清寂的世界,平添了一分凝固的、庄严的美。
![]()
创作手记:试图捕捉初冬清晨那种清寒、寂静而又饱满的独特气质。刻意避开了“银装素裹”之类的熟稔意象,转而描摹薄霜、瘦水、枯枝的细微形态与质感,通过听觉(霜裂、鸟鸣)与触觉(风的清寒)的联动,构建一个冷峻而富于诗意的感官世界。语言上追求一种沉静而内敛的节奏,与所描写的意境相契合。
哲思结语:繁华落尽,方见生命本真。这初冬的薄凉,并非终结,而是一种沉淀与内省;它在万物的沉默中,为我们揭示了宁静与朴素所蕴含的、近乎神性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