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自2022年2月爆发以来,俄乌冲突的持续时间远超各方预期,一直延续至2025年11月仍未终结。西方阵营一度坚信经济施压足以迫使局势逆转,于是果断采取行动,将俄罗斯高达数千亿美元的海外资产实施冻结。
![]()
此举如同一记警钟,惊醒了全球众多国家——原来存放在西方金融机构中的外汇储备,并非真正意义上完全受本国掌控。一名不愿具名的欧盟高级官员私下坦言,这一先例的设立极具破坏性,极有可能引发一场波及深远、难以预测的信任崩塌。
在过去半个世纪里,若向任何一位主权国家的财政负责人提问:黄金最安全的存放地是哪里?
![]()
答案几乎千篇一律:伦敦或纽约。这两座城市凭借悠久的金融传统、高度发达的市场体系和成熟的法律框架,长期被视为全球资产的终极保险箱。然而时至今日,这套沿用多年的安全逻辑正逐渐失效。当金融基础设施被用作地缘博弈的武器时,昔日的避险中心反而成了潜在的风险源头。
土耳其早在2024年便悄然启动“黄金回流”计划,陆续将储存在美国境内的金条运返本土,同时在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中越来越多地采用黄金作为结算媒介。
![]()
印度同样表现出强烈不安。作为全球最大的黄金消费国之一,自2022年起已累计增持超过200吨黄金。目前,印度政府内部正在认真评估是否应将部分存于伦敦金库的国家储备转移至其他地理位置更为中立的保管点。
这些举措的背后,是对传统国际托管体系政治风险的重新评估与定价。而推动这种转变的核心动因,正是西方在对俄制裁中展现出的高度一致性与强制执行力,令许多非西方经济体深感忧虑:今天能冻结俄罗斯的资产,明天是否就轮到自己?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外交立场显得格外突出。坚持不参与单边制裁、奉行客观中立原则的政策取向,为那些希望避免选边站队、专注于稳定发展的国家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选择。这种克制与包容的姿态,在动荡的国际环境中成为稀缺资源。
![]()
2025年11月,柬埔寨官方正式宣布,为实现储备多元化、降低系统性风险,计划将其部分国家黄金储备存入上海黄金交易所设于深圳前海的注册交割仓库。
柬埔寨的做法并非孤例。从东南亚的泰国、越南,到非洲的尼日利亚、南非,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正在秘密探讨将黄金资产向东迁移的可能性,寻求摆脱对西方金融系统的过度依赖。
![]()
这股潮流标志着新兴市场国家集体探索金融自主路径的新阶段。自2023年起,金砖国家机制内开始酝酿以黄金为基础的跨境结算方案;截至2025年,参与相关讨论的国家已突破30个,共同致力于构建一个不受地缘政治胁迫影响的金融“防火墙”。
仅靠政治上的中立姿态尚不足以赢得信任,真正的关键在于提供可信赖的制度保障。中国为此构建了一套融合实体设施与市场机制的综合性服务体系,形成了看得见、可验证的信任支撑网络。
![]()
近年来,中国投资建设了世界级的贵金属存储基地,配备多重生物识别系统、全天候监控与反入侵防御机制。以深圳前海保税区黄金仓库为例,其物理防护标准达到国际顶尖水平,成为吸引外国央行入驻的第一道坚实屏障。
但若仅有坚固的金库而缺乏活跃的交易生态,黄金的价值仍会被严重削弱。真正的核心优势在于“软件”能力——即市场的流动性与价格形成机制。成立于2002年的上海黄金交易所,早已摆脱初期的稚嫩状态。
![]()
到2023年,该交易所实物黄金成交量已占据全球总量的75%,跃居全球最大实物黄金交易平台。令人瞩目的是,2025年交易量再度翻倍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这一数据意味着,选择在中国存放黄金,不仅是“存得安全”,更是“存得灵活”。资产可以随时进入市场完成交易与变现,高流动性带来的便利性构成了无可替代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人民币计价黄金的国际影响力也随之显著提升。
![]()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今年在香港设立的境外黄金交割库。这一布局堪称精妙,充分利用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独特地位,打造了一个兼具开放性与稳定性的“中间地带”。
对于既担忧西方制裁风险,又对直接进入内地监管环境心存顾虑的国家而言,香港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折中选项。
![]()
它既能接入中国庞大的市场深度与交易流动性,又能运行在相对熟悉的普通法体系和国际化金融规则之下,有效缓解了国际客户对中国大陆制度环境不确定性的担忧。
从深圳的实体仓储,到上海的交易平台,再到香港的跨境接口,一套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信任基础设施正在逐步成型。
![]()
毕竟,调整国家战略性资产的存放地点,绝非轻率之举。每一个决策背后都涉及复杂的地缘考量、法律审查与长期战略规划。
从收益角度看,将黄金储备转向中国,确实实现了地缘风险的分散化管理,这也是柬埔寨官员公开强调的核心动机。
![]()
此外,此举也有助于深化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间的金融纽带。例如沙特阿拉伯与阿联酋等中东产油国正积极研究,将部分石油美元转化为黄金并存放于中国境内,背后蕴含着更广泛的能源-金融合作愿景。
还有一个现实诱因不容忽视:中国为推广其黄金托管服务,推出了极具竞争力的优惠托管费率,进一步增强了对外吸引力。
![]()
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挑战。当前最突出的制约因素是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账户管制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资金的进出自由度。
这一点也直接反映在市场价格差异上。2025年9月,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金价曾一度较伦敦市场低出37美元/盎司,凸显出因市场分割而导致的套利障碍。
![]()
更深层次的问题则来自国际社会对中国法治环境透明度、政策连续性以及产权保护机制的长期疑虑。作为一个潜在的全球级资产托管者,信誉的积累需要长时间的实际表现来证明。
这些正是中国欲取代伦敦与纽约主导地位所必须跨越的关键门槛。各国选择将黄金存入中国,本质上是一场权衡:以当前规避地缘政治冲击的现实利益,换取对未来制度性不确定性的容忍。
![]()
从2022年至2025年,短短三年多时间,全球金融格局的地壳深处正经历一次剧烈的“黄金位移”。这场储备重心东移的趋势,与其简单归结为“去美元化”,不如说是围绕“信任”与“安全”定义权展开的一场深层博弈。
当国际金价一度冲破每盎司2800美元大关时,人们开始意识到,这或许不再是偶然现象,而是未来常态的预演。显而易见的是,由伦敦与纽约长期垄断的黄金托管秩序,已经被撕开了一道不可逆转的裂缝。
![]()
如今,中国正依托一套全新的地缘金融范式——政治中立性、现代化硬件设施与深度市场化平台——向传统霸权发起系统性挑战。
对中国而言,真正的考验才刚刚拉开帷幕。能否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资本项目开放、司法独立与产权保障等根本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将最终决定其在全球信任重构进程中所能达到的高度。这场重塑世界金融信任版图的大戏,显然还远未进入终章。
信息来源世界黄金协会年度报告,2024年6月上海黄金交易所官方通讯,2025年3月国际清算银行季度评论,2024年第四季度香港金融管理局黄金市场分析报告,2025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金融稳定报告,2025年上半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