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为什么街上30万的车到处都是,而能真的拿出30万存款的人却少得可怜吗?你以为是运气不够,但其实是资本早已把普通人推上了永远花钱、永远缺钱的跑步机上。
资本有一套不成文的游戏规则,而这套规则恰恰不希望你把第一桶金攒起来。什么叫原始资本积累?
说白了,就是你把时间换成一笔可以生钱的钱,那笔钱能替你工作,你不再必须用体力或时间换钱,哪怕生活质朴,也能不被迫去做一份讨厌的活儿。资本为什么害怕这种事发生在普通人身上?逻辑很简单,如果每个人都能靠被动收入过活,谁还愿意做长工,做廉价劳动力,当那个被压榨的螺丝钉。
消费和信贷体系的设计有很强的再消费循环属性。你有1万,他们鼓励你换手机;你有10万,他们怂恿你贷款买车;你有100万,他们推你进楼市,加杠杆进入更大的债务圈。钱一出手,生钱的能力就弱一分,你的自由度就少一分。
巴菲特和芒格教过我最现实的理念就是:一定要把钱用在能再生钱的地方,而不是一次性消费上。巴菲特几十年都在说同一个道理:节俭不是目的,守住资本才是通往自由的关键。
那我们普通人该怎么办?来,我总结了四条实操路线:
第一,先稳住现金流,不要把应急金交给消费领域,优先把3 - 6个月生活费放在容易动用但低风险的地方。当生活出现波动时,你至少不会被迫以低价出售资产或断供。
第二,建立消费与资产的边界,把每笔收入分成三桶:安全桶、成长桶、享受桶。享受桶不超过可支配的一小部分,成长桶才是真正用来买能够生钱的东西的地方。
第三,把存钱当成技能,而不是苦行。攒钱不是忍耐,而是为未来创造选择权。哪怕每月只存500元,坚持10年,你的选择权就会发生变化,这才是真实的自由。
第四,把时间升值,努力让你的时间变得值钱。学一门可变现的技能,做一个能带来高边际产出的专业人士。记住一句话:高维度的边缘远胜过低维度的极致。当你一天能创造的价值远超别人一周时,原始资本积累只是时间问题。
年轻时的巴菲特并不富有,他拿第一桶金做复利生意几十年,不动用本金,最后雪球滚到难以想象的规模,这就是复利的魔力,也是先守住本金,再让本金为你工作的真理。
最后,我给你三句很现实却十分关键的重点:
第一,别用面子换自由。面子买来的是短暂的虚荣,资产给你的是长期的选择权。
第二,用理性的消费分层替代情绪化的购物冲动。
第三,坚持才见效。存钱和学习都是长期赛跑,不是一夜暴富的神话。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真的会让你失去很多选择权。把第一笔30万、100万,或者那第一块真正属于你的资本当成种子,别急着掏出来晒给世界看,让它在你的耐心、你的纪律、你的学习里慢慢长成一棵树。将来你可以坐在树下喝茶,看别人忙碌,而你依然从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