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爆火到连亏3年:曾靠“最后一公里”逆袭的丰巢,为何陷入至暗时刻?
当年失败创始人离场后,靠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难题爆火的丰巢,如今为何迎来至暗时刻?提到丰巢,大家肯定能想到它最初的模样:存件免费,扫码就能开箱,不用翻手机找取件码,一条短信就能取件,主打的就是便捷省心。
但从2020年开始,丰巢开启收费时代后,全网吐槽声不断,还因此惹上了一身麻烦。这家曾被誉为“末端物流标杆”的企业,靠资本累计注资84亿元,巅峰时市值超250亿元,却因收费“惹怒全国”,如今连亏3年,累计亏损超38亿元。明明是家让取快递更方便的公司,丰巢怎么就变成了“让生活成本更高”的生意?
若把时间倒推10年,没人会觉得丰巢会被骂——那是快递行业最好的时代。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方队庄严走过天安门广场;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与此同时,中国快递行业也迎来了期待已久的爆发。这一年,全国快递量猛增超200亿件,网购用户突破4.6亿人,快递业增速达到中国GDP的6倍。
然而,与行业爆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物流行业正面临极度的人才匮乏。根据央广网披露,2015年整个物流行业从业人员仅203.3万人,就算把办公室人员都算上,每人一年也得送1万个快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丰巢应运而生,精准解决了“小区门口、居民楼下快递堆成山,快递员太忙、用户又不在家”的时代痛点。
顺丰、申通、中通、韵达等行业巨头都看中了丰巢的发展潜力,纷纷掏钱入股;资本市场也十分买账,短短几年内,丰巢融资超84亿元人民币。按理说,有钱、有股东支持、有政策红利,这样的企业怎么也不该“凉”,可偏偏10年后,丰巢变成了如今这副模样。
导致一切的源头,或许是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动作——收费。2020年4月30日,丰巢突然宣布:快递存放12小时内免费,超过后每12小时收0.5元。5毛钱虽不多,但真要从用户兜里掏走,难免让人觉得“肉疼”;更何况,在注重“权责对等”的中国人眼里,这事本就不合逻辑:“我没授权投放,快递员就把包裹塞进去,没及时取件还要我掏钱?省时、省力、省钱,我一样都没占到!”
于是,社交平台上迅速炸锅,上海、杭州的多个小区直接向物业反馈,不让丰巢快递柜进驻。有人说:“就算快递柜给消费者添了麻烦,要是能让快递员多挣点,也能接受。”可离谱的是,丰巢不光向用户收费,还同时向快递员收费。
根据界面新闻报道,快递员每往丰巢投一个件都要交钱:小柜子3毛,大柜子4毛5。假如一个快递员一天投200个件,最少也得交60块钱。所以现在,快递员宁愿打电话通知用户,哪怕被骂,也不想往丰巢里投件。就这样,丰巢陷入“两头被骂”的境地:消费者骂它“贪”,快递员骂它“狠”。
看到这里,有人会问:“丰巢不收钱不行吗?菜鸟驿站逻辑差不多,去那儿拿东西也不收费啊!”还真不行——丰巢要是不“两头吃”,根本活不下去。它的智能快递柜看着只是个箱子,实际成本极高:一个柜子造价五六万元,落地要交场地租金,还要承担电费、联网费、维护费。单是全国33万个柜子,每年的电费和维护费就得上亿元。
而丰巢的收入来源几乎只有三项:快递员投递费、广告收入、用户取件超时费。遗憾的是,每一项收入都充满了“挤压感”:快递员为了降成本,更愿意把包裹放进免费的菜鸟驿站;广告收入则因柜机点位竞争激烈,利润不断被稀释;取件超时费就更别提了,争议不断。打开黑猫投诉平台,与丰巢相关的投诉超3.6万条,其中大部分都是“收费不合理,要求退款”。
根据招股书数据,2021年到2023年,丰巢营收虽连年增长,但净利润却连续三年亏损,总额超37亿元。为了自救,丰巢开始搞“副业”:做广告投放、尝试社区生鲜配送、甚至开展代收代寄业务,可这些探索都没能实现规模化突破——广告没人愿看,社区零售被美团、京东到家碾压,寄件业务又被顺丰、京东抢走。
更糟的是,竞争对手还一窝蜂地冲了进来:菜鸟驿站免费放件,美团、京东、顺丰都在做自己的快递柜,甚至一些社区物业也自建柜体,免费给居民用。在这种格局下,丰巢收的那五毛、一块钱,愈发让用户火大。
资本看清这一切后,也开始撤退:最初支持丰巢的“两通一达”(中通、圆通、韵达)陆续退出股权;大股东弘毅投资,还因丰巢未按约定在2024年上市,要求其履行回购义务,双方一度闹到对簿公堂——这又间接耽误了丰巢的上市进度。
就在IPO(首次公开募股)计划搁置8个月后,丰巢创始人徐育斌因身体原因辞职。这则消息,让本就“山雨欲来”的丰巢更加摇摇欲坠。
不过,客观来说,丰巢的存在并非没有意义:它确实让中国快递行业更智能、更高效,尤其在那几年特殊时期,这些“无接触投递”的柜子,实实在在保障了很多人的生活。但问题在于,当用户把丰巢当成“基础设施”后,就很难接受它的“商品付费逻辑”——因为基础设施往往意味着“免费”,就像你不会接受“电梯要刷卡按次付费”,也不会接受“楼下邮箱开门要扫码交钱”。
可丰巢偏偏是家商业公司,不收钱活不了,收费又被骂“不道德”。于是,它变成了现在这副模样:在“便民”与“营利”之间来回摇摆,最终两头不讨好。
至于丰巢最终能否成功上市,我们不敢妄下断言。但有一点很明确:当一个企业以“公共服务”的名义占据用户心智时,也必须承担“公共逻辑”的后果。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