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最近,一位朋友在深夜给我发来一条微信:“何老师,我干了五年行政,月薪5000,天天加班还看不到希望。我想辞职去学咖啡,开一家自己的小店,你觉得靠谱吗?”
这样的问题,我几乎每周都能收到。疫情之后,“逃离职场、回归生活”成了很多人的精神出口。而咖啡馆,似乎成了理想生活的代名词——阳光、慢节奏、自由、文艺、有温度……仿佛只要端起一杯手冲,就能把KPI、打卡机和老板的唠叨统统甩在身后。
但现实,往往比滤纸更苦涩。
今天,我想泼一盆冷水:你以为的退路,早已是别人的内卷前线。
一、你看到的是“生活方式”,别人看到的是“生意模型”
很多人想做咖啡师,是因为被“生活方式”吸引。他们想象自己穿着围裙,在清晨阳光下磨豆、萃取、拉花,与熟客闲聊几句,日子安稳又体面。
但真正的咖啡行业,早已不是“小而美”的田园牧歌。
根据中国咖啡协会2024年的数据,全国咖啡门店数量已突破20万家,仅上海一城就有超过1.2万家咖啡馆,密度全球第一。而新增门店中,70%以上在开业18个月内倒闭。
为什么?因为咖啡早已从“手艺活”变成“效率战”。
瑞幸、库迪、Manner等连锁品牌用极致供应链+数字化运营+资本补贴,把一杯美式的价格压到9.9元。消费者习惯了低价、便捷、标准化,谁还会为“情怀”多付30元?
你梦想中的独立咖啡馆,在消费者眼里,可能只是“贵且不方便”的代名词。
二、你以为的“低门槛”,其实是“高淘汰率”
“学个拉花就能开店”?这是最大的误区。
咖啡师远不止会拉花。你需要懂:
生豆知识(产地、处理法、烘焙曲线)
萃取科学(水温、粉水比、流速控制)
设备维护(意式机、磨豆机动辄几万,故障率高)
库存管理(咖啡豆保质期短,损耗极大)
客户服务(高峰期一人兼顾点单、制作、清洁)
财务核算(房租、人工、原料、水电,哪一项不压死人?)
更残酷的是,如今连“专业技能”都不够用了。
在深圳南山,我见过前大厂产品经理辞职开咖啡馆,不仅拉花漂亮,还能用Python分析客户复购率;在上海静安,有海归硕士用私域流量+会员订阅制,把小店做成年入百万的小生意。
而你,如果只是抱着“逃离职场”的心态入场,连基础财务模型都没算过,很可能连三个月都撑不过。
三、你的“退路”,是别人的“主战场”
很多人把转行咖啡师当作“退路”——工作不顺、感情受挫、想换个环境……于是把积蓄砸进去,以为能重新开始。
但你要明白:对真正以此为业的人来说,这是他们的主战场,不是你的避风港。
那些在咖啡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炮儿,早已把成本压到极致。他们凌晨四点起床烘豆,晚上十点还在复盘当日流水;他们研究抖音算法、小红书种草、美团点评排名;他们甚至自学短视频拍摄,只为多吸引一个客流。
而你,带着浪漫幻想进场,连“坪效”“人效”“SKU周转率”这些基本概念都不清楚,凭什么赢?
更讽刺的是,当你在朋友圈晒“今日手冲”时,隔壁Manner可能正用同一款豆子,以你三分之一的价格卖出十倍的量。
四、真正的出路,不是“换赛道”,而是“升维思考”
如果你真的热爱咖啡,我不反对你入行。但请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是否愿意把它当作一门生意,而不是一种逃避?
我是否有能力在高度内卷的市场中找到差异化定位?(比如社区店、宠物友好、办公外带、咖啡+烘焙)
我是否具备持续学习和抗压的能力?(前半年可能月亏1万,你能扛住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请别轻易辞职。
更好的策略或许是:在职期间系统学习咖啡知识,周末兼职咖啡师积累经验,同时跑通最小可行性模型(比如线上接单、快闪摊位)。等验证了市场需求和自身能力,再All in也不迟。
记住:所有看似“轻松”的职业背后,都有你看不见的硬核逻辑。
结语:别把梦想,活成幻觉
我理解你想逃离的疲惫,也尊重你对美好#优质好文激励计划#生活的向往。但真正的自由,从来不是“不做不喜欢的事”,而是“有能力选择做什么”。
咖啡行业没有原罪,浪漫也没错。但当你把“退路”当作“出路”,却不愿直面它的残酷真相时,结局往往是:既丢了原来的饭碗,又摔碎了新做的梦。
所以,醒醒吧。
你的退路,早已是别人的内卷前线。
而真正的出路,永远在清醒的认知与扎实的行动之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