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深圳11月15日电 题:“谁说宁夏长不出玫瑰?!我就是啊!”
新华社记者肖世尧、黄浩然
“谁说宁夏长不出玫瑰?!我就是啊!”冲过终点线后,26岁的何杰朝着人群激动呐喊,他再也抑制不住情绪,躺在地上,喜极而泣。
哪怕是夺得亚运会冠军,哪怕是打破全国纪录,何杰也没有如15日这般情难自已——因为这是宁夏38年来第一块全运会夏季项目金牌。
“38年了,宁夏等这枚金牌等得太久。我承载着家乡700多万人的期待,我必须证明,我能做到。”何杰说。
作为一个地道的宁夏汉子,黝黑的他对于玫瑰的热爱是有理由的:宁夏人每天喝的八宝茶中,玫瑰酱以及玫瑰花是最常见的配料。
尽管宁夏当地一直有小规模种植玫瑰的传统,但塞上的风沙、贫瘠的土地限制了发展,直到近些年,规模化的玫瑰种植才逐渐发展起来。这背后,是政府大力的支持、科技的运用和人们泪水连着汗水的努力——就像何杰在马拉松道路上的求索。
出生在宁夏平罗县灵沙乡何家村的何杰,15岁那年参加自治区运动会男子5000米比赛,第二圈鞋子就被踩掉了。他赤脚跑完剩下的10圈,拼下一枚银牌,赛后是被教练背下赛场的。隔天,脚伤未愈的他又站上10000米起跑线,再夺一枚银牌。
正是这股狠劲,打动了国家队教练肖丽,把他选进队里当了陪练。
但何杰从不把自己仅仅视为陪练。“陪练有很多代名词,我认为我是一个‘追逐者’。我在不断向前,向梦想靠近。”
2021年全运会,初出茅庐的何杰目标是站上领奖台。不料赛前患上重感冒,尚未痊愈的他咬牙完赛,名列第四。有网友调侃他“拿了块铁牌”,这句话深深刺痛了他。“这四年,我不知道对手怎么练,只能比别人更拼。”
2022年,肖丽带着何杰远赴非洲肯尼亚特训。他们住在距离内罗毕约350公里的埃尔多雷特,海拔2200米的高原山地。每天,他们在红土路上奔跑,跑着跑着,满嘴是沙。
但何杰格外珍惜这段“吃土”的日子。他每周都能与基普乔格、基普图姆等世界顶尖选手的团队合练。“跟着水平远高于你的人训练,你总会想再进一步,每堂课都在努力接近他们。”
高原训练的效果逐渐显现。在埃尔多雷特,每周有一次集体长距离课:来自不同训练营的跑者会同时出发,完成40公里。“第一年,何杰只能跑在第三梯队。第二年,他已经能跟上第二梯队了。”肖丽回忆道。
成绩的突破随之而来。2023年3月无锡马拉松,何杰以2小时07分30秒打破尘封15年多的全国纪录;同年10月,在杭州亚运会上,他摘得金牌;2024年3月,再战无锡马拉松,他又以2小时06分57秒刷新全国纪录,中国马拉松就此迈入“206”时代。未来,他还希望把中国马拉松带进“205”时代。
荣誉接踵而至,但何杰没有“飘”。他清醒地告诉自己“还需要一枚全运会金牌”,既是为曾经的自己正名,更是为了家乡宁夏。“我的家乡太需要这枚金牌了。你必须保持‘苦行僧’的心态,沉下心来训练。”
2025年,何杰在肯尼亚的跑量突破2000公里。四年间,他累计前往肯尼亚特训11次。“每天就是吃饭、训练、睡觉。现在,我终于能跑在第一梯队的‘末尾’了。”
没有一滴汗水会白流。再次站上全运会赛场,何杰在最后10公里一路领跑,将金牌收入囊中。“今天我毫无保留,这是我的使命。我做到了!”
何杰的故事就和宁夏玫瑰的故事一样,用精到的方法培养,用充沛的热爱守护,用足够的汗水浇灌,塞上漠北也能长出最动人的玫瑰。(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