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风格的咖啡馆、精美的墙体彩绘、充满历史气息的老机床、精心挑选的图书杂志……11月12日,记者走进西宁市城东区八一路拥军巷32号,一个锈迹斑斑的文鑫机械厂在城东区委区政府的带动下,通过“东城·共富工坊”这一民生工程华丽蝶变为文创园区——“文鑫机械造梦工厂”,老厂房开启文旅消费新业态。
![]()
文鑫机械厂的前身是1969年响应“三线建设”成立的东郊农机厂,作为乡办集体企业以50余名职工、1000平方米占地及30多台设备起步,年产值70余万元,成为当时城东区工业发展的标志性工厂之一。
2023年12月底,当一位叫张文鑫的“北漂”青年返乡创业时,这个老机械厂的命运由此改变。曾经停产的厂区改造成西宁市区一处拥有“历史记忆+咖啡美学+社群交互”的沉浸式消费场景。
![]()
整个文创园区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与布局:废弃的“天车”成了院内标志性建筑,锈迹斑斑的车床成了拍照打卡点,曾经的车间则变身为消费者喝咖啡、享露营火锅的休闲空间。闲置的旧机械厂变身为一个集文化创意、艺术展示中心、多功能剧场、餐饮娱乐场所于一体的文化休闲产业园区。
“我们的吧台是用车床改的,区域之间是用铣床来划分的。”在张文鑫眼中,老厂区内废弃的物品,无疑是打造特色文创园最好的素材,“保留骨架,置换内容”是他极富智慧的改造策略,文创园区以“工业风+新业态”的模式,既保留老机械厂的历史厚重感,又注入年轻化的消费场景,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新的消费体验。
近两年,西宁市城东区探索创新打造“东城·共富工坊”新模式,积极构建“产业共兴、文化共融、家园共建”的实践路径,把盘活存量资产作为提升城市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去谋划推动,以“一个工坊一套方案、一个工坊一支团队、一个工坊一批订单、一个工坊一项特色”的工作方法,确保每个工坊建设有方向、运行有保障、发展有特色。
从停产老工厂到网红文创园的蜕变,文鑫机械厂是西宁市城东区“盘活存量、做优增量”的典型范例。通过保留工业风貌、植入新业态,如咖啡馆、工坊、露营基地等,实现了华丽转身。
“目前,我们已经引入咖啡、餐饮、茶艺、中藏医药康养、汽车俱乐部等业态。”张文鑫说,身后的厂房不仅仅是和小伙伴们亲手打造的一处梦工厂,更是开启创业的一片新天地。2024年至今,园区营业收入90万元,客流量达15000人次,通过创业扶持带动22人就业。
在当地街道办事处的指导帮助下,这里成功晋级西宁市首个新青年文创园区党建微综合体。厂房二楼还重点打造了摆放老厂房原有的游标卡尺、量规、内径百分尺等物件的“西宁老工厂”为主题的党建活动室,已累计开展大小活动20余场,定期开展主题党日、党课研学活动10余场。
“今后,我们还将引进‘三线建设主题共富展览馆’和‘艺术展馆’,让这里成为一个持续生长的老工业与青年创意的对话空间。”张文鑫谈起未来的规划时说,将文创园区建设成一个辐射周边、带动全域的共富枢纽,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共享发展的成果。(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邢生祥)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