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浓浓思乡意,满腔桑梓情;暖暖话乡音,声声惦故里。11月14日,辉煌75载·第二届“甘孜名人回家乡”活动持续进行。来自省内外文学类、媒体类、影视类、学术类和网络名人类的甘孜州籍名人们先后来到丹巴县甲居镇和墨尔多山镇基卡依村参观考察,探秘嘉绒藏族文化的奥妙,寻究中国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从丰富的人文资源中窥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彩。
![]()
在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古镇”的甲居藏寨,一幢幢藏式民居错落有致地点缀在山水间,与斑驳的自然色彩交错,犹如一幅油画挂在山间。
近年来,丹巴县积极践行“生态保护+文化活化”的发展路径,在守护古碉、藏寨建筑肌理的同时,也借力旅游开发助力村民增收致富。作为国家级4A景区,甲居镇最大的特色就是传统的嘉绒藏族村落。为了让甲居镇民宿发展得更好,政府牵头成立了“民宿行业党建联盟”,制定了服务标准,重点打造了25家特色主题民宿,培育10余家精品民宿。同时采用“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集中打造“网红民宿”片区。2023年至今,甲居镇吸引来大大小小的投资商10余家,投资额加起来超过4000万元。通过招商引资,促进了甲居镇民宿产业软硬件提档升级,吸引了20多名返乡大学生和农民工创业,实现旅游产业人才振兴。
![]()
“我的家乡既有‘千碉之国’的美誉,又有云端藏寨的炊烟星火,还有不失现代城市的繁华。身为丹巴人,我深感自豪。”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副院长泽翁拥忠表示,因为家乡的生态好,药材资源丰富,自己每年都会带学生到甘孜州开展藏药辨识教学。
“ 但随着旅游业发展,游客增多,美景与不文明行为相伴。随意践踏,乱扔垃圾等不良行为, 破 坏着高原脆弱的生态。我呼吁游客朋友们文明旅游,爱护环境,共同营造干净有序的旅游生态。 ” 泽翁拥忠说道。
![]()
荣获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称号的基卡依村位于墨尔多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区,毗邻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是川滇森林与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有机组成部分,拥有8大类、25亚类、73个基本类型的文旅资源。近年来,基卡依村以“大横断、大景观、大交融”为统揽,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打造美人谷旅游度假区,推出文化游、康养游、研学游等多条精品线路,吸引了各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
基卡依村不仅风光秀丽,更是一座“活态博物馆”。从新石器时代的罕额依遗址,到至今屹立的古碉群,跨越数千年的文明脉络在这里清晰可触。目前,该村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藏族碉楼营造技艺,以及“丹巴女子成人礼”等4项省级非遗项目、“嘉绒刺绣”等4项州县级非遗项目。当地通过“非遗+景观”“节庆+体验”等方式,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深度融合。
![]()
“基卡依村地处藏羌彝走廊核心地带,自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居住,是嘉绒藏族文化、东女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著名摄影家、电影导演多吉彭措告诉记者,自己曾以摄影的方式,将镜头对准州内有特色的民居建筑,出版了《中国西部甘孜藏族民居》画册。
![]()
“我第一次来基卡依村是在1984年,开始是拍图片,后来是拍视频,那是我最早开始宣传基卡依村,后来我就按照‘丹巴风情’与自然美景的完美结合的理念来宣传。”多吉彭措说,“每一次来基卡依村都有不一样的感觉,特别是老百姓的变化,我觉得人的精神面貌的变化能准确地反映农村的变化。基卡依村正以‘云端藏寨’之姿,向世界展示嘉绒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乡村振兴的澎湃活力。”
“丹巴人杰地灵,底蕴深厚,期待丹巴继续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经济与文化的交融互动中推动高质量发展。”多吉彭措说道。
根深故土乡情亲,在辉煌75载·第二届“甘孜名人回家乡”活动中,处处可以听见浓浓的乡音,处处弥漫着深深的乡情,唤起了每一个追梦人心底的乡愁。
全媒体记者:周燕 甲央让布 楚吴巴登
编辑:岳诗蕊
校对:卢雪英
责编:刘睿娟
审核:白马
监制:谭荣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