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的乌克兰,天还没冷透,电就先断了。整整一天,全国多数城市陷入黑暗,医院没电、公交停运,很多人家里连热饭都成了难题。
那一晚,基辅的孩子们在烛光下写作业,医生靠手电筒做紧急手术,甚至有人在阳台上烧柴取暖。这不是自然灾害,也不是技术故障,而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军事打击引发的人道危机。
面对俄军高强度的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乌克兰不再只是挨打,而是直接对俄境内多个关键设施发动了反击。而是规模空前且目标明确,连俄罗斯边境部分能源枢纽都遭到了打击。
![]()
俄罗斯方面当即警告,称任何敢于攻击其本土的国家将遭到“战略级回应”。问题是,乌克兰为什么这么大的胆子和俄罗斯硬刚?
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如今已经露出了半张脸——德国,不再只是送物资和装备,而是实打实地站到了乌克兰那一边。
从去年10月开始,俄军就没少“拜访”乌克兰的电站和能源设施。刚开始大家还以为只是战术骚扰,打一下断一会儿,过几天又能恢复。
但乌克兰人很快发现,这事不是一两次,而是一次比一次狠。到了今年11月,俄军干脆直接把能源系统当作“主攻目标”,不仅要让乌克兰停电,更要让这个国家彻底“断气”。
![]()
这次行动的规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大,俄军发射了450多架无人机和几十枚导弹,连从没用过的“9M729”巡航导弹都搬上了战场。
乌克兰官方也不得不承认,主要供热电厂已全面停摆,全国电网进入“瘫痪状态”。
你如果没在断电的地方生活过,可能很难想象那种感觉。
不是开关没反应那么简单,而是生活节奏被掐了脖子。手机不能充电,暖气不工作,电梯停摆,交通瘫痪,连医院都要靠发电机苟延残喘。
![]()
更要命的是,这场打击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连环拳”。你今天修好一个变电站,明天又被炸掉;刚恢复供热的城市,后天又被打回原形。
乌克兰能源部长自己都说:“修一次的代价是被炸毁成本的三百倍。”而这一切,最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乌克兰很多地方的居民开始自己砍柴、烧木头,医院里护士在黑暗中接生婴儿,连城市的公交司机都要拿着手电筒看路。战争不再只存在于新闻标题里,而是走进了每个人的厨房和卧室。
![]()
德国不再躲幕后,正式“下场”
德国以前在俄乌问题上一直扮演“送水”角色,不说话、悄悄干活。送坦克、送导弹、送训练教官,但嘴上还是说“我们不参与战争”。这种“既想帮忙又不想惹麻烦”的姿态,德国人坚持了两年多。
但就在乌克兰被打得断电那天,德国突然“脱口而出”:国防部公开宣布,已经完成准备,将在北约体系下支援80万兵力部署到东欧。这句话一出,基本就等于亮明了态度——德国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要直接掺和进来了。
不仅如此,德国还启动“快速动员计划”,180天内可以完成全国军事力量的全面集结。他们还拿出250亿欧元买了1000辆“豹2”主战坦克,加快交付“爱国者”防空系统。
![]()
更狠的是,德国推动欧洲议会解除对乌武器射程的限制,甚至提议拿被冻结的1700亿欧元俄方资产给乌克兰当“军费”。说白了,德国不只是给乌克兰递刀子,现在是直接拿刀冲到前线去了。
默茨政府上台后,德国外交政策发生了明显转向:不再迷信外交对话,而是选择“用强硬回应强硬”。问题是,这种做法虽然能在短期内让乌克兰打得更有底气,但也把整个欧洲拖进了更危险的境地。
德国这个动作,在欧盟内部也不是人人叫好。法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仍希望维持对话窗口,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则早已跃跃欲试。
作为我国一直倡导的“共同安全”理念来看,德国这种“你打我也打”的逻辑,长远来看只会让冲突变得更不可控。战争不是你来我往的游戏,一旦升级到国家级别,误判的代价不是一两个人的命,而是整个地区的未来。
![]()
钱袋子越瘪,枪口却越来越硬,欧洲这笔账怎么算?
德国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有没有坦克,而是有没有钱。2024年德国经济已经萎缩了0.2%,2025年预计增长也不过0.3%左右。
企业大量外迁,德国制造成本飞涨,老百姓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军费却刷刷往上涨,一个“豹2”坦克造价几百万欧元,这些钱从哪来?说到底,还是从普通人税收和民生预算里抠出来的。
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讽刺的局面:一边是政府在大谈“安全必须优先”,一边是老百姓连暖气费都交不起。德国街头已经开始出现反战游行,极右翼政党趁机崛起,社会撕裂越来越明显。
而且,乌克兰的反击虽然看上去“扬眉吐气”,但带来的后果也不小。俄罗斯边境城市别尔哥罗德出现大面积停电,17万居民断水断电,冬天刚来,生活已经陷入困境。这场战争,已经从“军人对军人”的博弈,变成了“平民对平民”的消耗。
![]()
最可怕的是,这种局面还看不到尽头。北约在11月安排了十几场联合军演,但安全感有没有增强?没有。
反而经济越来越糟,老百姓越来越焦虑,政府越来越神经质。这不是安全,而是陷入了“越想保命,越容易出事”的恶性循环。
从我国的视角来说,这正说明一个道理:安全不能靠拼军费,也不能靠拉帮结派,而要靠发展和对话。我们一直强调“发展促安全”,不是嘴上说说,而是从现实经验出发。靠打仗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制造更多问题。
![]()
再强的军队也管不了民生,和平才能解套
站在今天回头看这几个月的局势,就会发现一个残酷的现实:战争打到现在,最惨的永远是普通人。
乌克兰的灯灭了,德国的钱花光了,俄罗斯的城市也开始遭殃。谁赢了?谁都没赢。唯一真正“受益”的,可能只有军火商和某些政治势力。
俄罗斯不断强调“没有进攻北约的计划”,但又频繁展示新型导弹;德国说自己是为了“地区和平”,但动作比谁都快。谁都在说自己是“被迫应战”,但谁都在主动升级冲突。这就是当下欧洲的真实写照。
![]()
我国一直主张多边主义、和谈止战,我们不是站谁的队,而是站在“让人不再受苦”的立场上。和平不是软弱,而是智慧。走到今天这一步,乌克兰战场已经不是一个国家的事,而是整个欧洲、甚至全球稳定的缩影。德国的选择,不只是德国的试卷,也是欧洲未来的方向。
战争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尤其是在这个时代。你有导弹,我有拦截器,谁也奈何不了谁,但平民的生活却一天不如一天。与其这样耗下去,不如早点坐下来谈一谈,哪怕只是看看能不能让孩子这个冬天不再挨冻。
德国站出来了,但不是每一步都值得鼓掌。战争是最坏的选择,和平才是唯一出路。
你怎么看?德国这步棋,能给欧洲带来安全,还是只是更深的泥潭?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