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丨亦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是一种从数千名捐献者中汇集并提取的人免疫球蛋白 G ( IgG )制剂,是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批准数十年、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法,可用于治疗超过 80 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2】。然而, 其高剂量需求( 1 至 2 克 / 公斤体重)、给药困难、高昂的成本以及供应问题,促使人们需要寻找一种易于获取的替代产品,该产品应在远低于 IVIG 的剂量下依然有效 。
以往的小鼠模型研究已明确, IVIG 的抗炎活性取决于 IgG CH2 结构域 N- 连接聚糖的唾液酸化、 I 型 IgG 抑制性 Fc 受体 FcγRIIB ,以及 II 型 Fc 受体 —— 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3 捕获非整合素( DC-SIGN )【3-5】。近日,来自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Jeffrey V. Ravetch团队在 Science 上发表了题为
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IgG is enhanced by co-engagement of type I and II Fc receptors的文章,测定了一种经过工程改造、对 FcγRIIB 具有增强亲和力的唾液酸化 IgG1 Fc 片段( sFc )的体内抗炎活性,并进一步表征了 I 型和 II 型 Fc 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挑战了以往将抗炎机制简单归因于单一受体或 Fc 段糖基 化的观点,指出 IgG 的抗炎功能并非仅依赖于其本身,而是需要两类 Fc 受体( I 型和 II 型)的协同作用 。
![]()
由于此前大多数关于 IVIG 抗炎活性的研究都是在表达小鼠自身 FcγR 的模型中进行的,而小鼠与人类的 FcγR 在功能、表达模式和亲和力上存在差异,所以为了更准确地模拟人类情况,本研究在 FcγR 人源化( hFcγR )小鼠中,验证 IVIG 和重组唾液酸化 IgG Fc ( sFc )的抗炎活性是否同样依赖于唾液酸化和 I 型 FcγR 的结合。作者使用了 K/BxN 血清转移诱导关节炎( STIA )模型,通过测量踝关节厚度来评估炎症程度。发现: 1 ) WT sFc (100 mg/kg) 能够 模拟高 剂量 IVIG (2500 mg/kg) 的抗炎效果,而去除唾液酸后, WT sFc 完全失去了保护作用,说明 唾液酸化是必需的 。 2 )尽管 GRLR sFc 保持了完整的糖基化和唾液酸化,但它无法结合任何 I 型 FcγR ,体内实验中, GRLR sFc 处理的小鼠与对照组一样发生了严重的关节炎,而 WT sFc 则有效抑制了炎症。说明 I 型 FcγR 的结合是必需的 。
既然抑制性受体 FcγRIIB 是 IVIG 和 sFc 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那么如果人为增强 sFc 与 FcγRIIB 的亲和力,是不是可能会产生一个效力更强的治疗分子。作者通过 Fc 段蛋白工程,创造对 FcγRIIB 具有更高亲和力的 sFc 变体,并测试其是否能以更低剂量发挥更强的抗炎作用。利用点突变,作者获得了对抑制性受体 FcγRIIB 的亲和力提高 37 倍的工程化变体 V11 sFc 。经实验验证, V11 sFc 效力显著增强,且实现了超低剂量有效性, 10 mg/kg 的 V11 sFc 达到了与 1000 mg/kg IVIG 相同的疗效,效力提升了 100 倍。说明 通过 Fc 工程化特异性增强与抑制性受体 FcγRIIB 的相互作用,可以大幅提升唾液酸化 IgG 的抗炎效力,使其在极低剂量下仍能有效发挥作用 。
II 型 FcγR (如 DC-SIGN )也被报道参与 IVIG/sFc 的抗炎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以及与 I 型 FcγR 的关系存在争议,甚至有 研究称 DC-SIGN 不能直接结合人 IgG 。于是为阐明 II 型 FcγR 在 V11 sFc 作用机制中的必要性,并探究 I 型和 II 型 FcγR 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物理和功能上的相互作用,作者进行了包括体内阻断、细胞共表达、免疫共沉淀( Co-IP )、表面等离子共振( SPR )等一系列的实验验证。最终发现: 1 )阻断 SIGN-R1 完全消除了 V11 sFc 的抗炎活性,说明 II 型 FcγR 是功能必需的。 2 )当 DC-SIGN 与 FcγRIIB 共表达 时,细胞表面的 FcγRIIB 水平 显著上升, 说明共表达 提升表达量,且 DC-SIGN 与 FcγRIIB 之间存在直接的、钙离子依赖的结合,说明 DC-SIGN 直接与 FcγRIIB 相互作用。 3 ) N106 位点的 糖链对于 DC-SIGN 的结合至关重要,说明这种相互作用依赖于 FcγRIIB 的特定糖链。 4 )仅表达 FcγRIIB 或 DC-SIGN 的细胞对 IgG 结合能力有限,但 共表达两者 的细胞对唾液酸化 IgG 的结合能力显著增强,说明协同作用增强对唾液酸化 IgG 的结合。以上综合实验说明, II 型 FcγR ( DC-SIGN )通过直接结合 I 型 FcγR ( FcγRIIB )上的糖链,起到稳定和富集 I 型 FcγR 的作用。这种受体复合物的形成,协同增强了对唾液酸化 IgG 的结合能力,从而高效启动下游的抑制性信号通路 。
![]()
总的来说,该文章 阐明了 DC-SIGN 等 II 型 Fc 受体在抗炎过程中的直接作用机制,解决了该领域长期存在的争议。同时提示 V11 sFc 作为一种高效、低剂量、可重组生产的 IVIG 替代候选药物,有望克服当前 IVIG 疗法的诸多瓶颈,为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开辟了新途径。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du3198
制版人: 十一
参考文献
1. M. G. Danieli et al.,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as a therapy for autoimmune conditions.Autoimmun. Rev.24, 103710 (2025). doi: 10.1016/j.autrev.2024.103710; pmid: 39592027
2. J. H. O. Hoffmann, A. H. Enk, High-Dose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n Skin Autoimmune Disease.Front. Immunol.10, 1090 (2019). doi: 10.3389/fimmu.2019.01090; pmid: 31244821
3. Y. Kaneko, F. Nimmerjahn, J. V. Ravetch,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immunoglobulin G resulting from Fc sialylation.Science313, 670–673 (2006). doi: 10.1126/science.1129594; pmid: 16888140
4. R. M. Anthony et al., Recapitulation of IVIG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with a recombinant IgG Fc.Science320, 373–376 (2008). doi: 10.1126/science.1154315; pmid: 18420934
5. A. Samuelsson, T. L. Towers, J. V. Ravetch,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IVIG mediated through the inhibitory Fc receptor.Science291, 484–486 (2001). doi: 10.1126/ science.291.5503.484; pmid: 11161202
学术合作组织
(*排名不分先后)
![]()
战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
![]()
转载须知
【原创文章】BioArt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所刊登的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为BioArt所拥有。BioArt保留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近期直播推荐

点击主页推荐活动
关注更多最新活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