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俄罗斯靠谱的“朋友”?普京给出了答案。11月13日,在俄罗斯索契的会议上,普京专门发来贺信,强调中俄合作的重要性。
中俄的靠近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安全都有合作,但没有把这种关系定性为同盟。
而另一边,曾被视为俄罗斯潜在盟友的朝鲜,虽然和俄签了战略协议,却始终没有进入真正的核心圈。
![]()
拉夫罗夫一句“俄罗斯只有三个盟友”的说法,算是把话挑明了,俄罗斯的信任名单上,国家名字不多,靠得住的只有自己。为什么中俄越走越近却始终没有结盟?朝鲜又为何不在核心?
中俄关系越走越近,却始终没有结盟
中俄之间的合作从各方面看都已经非常紧密,尤其是在最近几年,双方的互动频率显著提升。
无论是高层互访,还是在能源、贸易、地区安全等方面的联合行动,都说明两国关系正在不断升温。
![]()
但即使如此,双方都没有把彼此定义为“盟友”。这不是谁不信任谁,而是一种基于现实利益的选择。
从俄罗斯的角度看,现在处在对外压力极大的阶段,西方制裁不断升级,北约东扩也没有停止的迹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需要合作伙伴,但结盟意味着在关键事务上必须站在一起,而这会削弱它在外交上的灵活性,而俄罗斯一直强调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大国。
![]()
虽然中俄在多个领域利益一致,但中国的战略目标一直没变,不会因为与一方走得太近而影响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中国不站队,尤其是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一直在强调中立。
所以,中俄之间形成了一种比较特殊的合作结构,不结盟,但合作紧密。不签约,却行动一致。
这样的关系虽然看起来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同盟,但反而更符合双方的利益诉求,也更能适应现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这种“结伴而不结盟”的方式,既保留了战略合作的空间,又避免了战略捆绑的风险。
![]()
朝鲜不是“核心盟友”
最近的一两年内,俄朝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明显的升温迹象。
从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到在军事领域的协作,外界一度认为朝鲜可能正在成为俄罗斯战略上的新伙伴。
但从实际情况看,这种关系更像是一种利益驱动下的短期合作,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同盟。
![]()
朝鲜现在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民生压力,尤其是在能源和粮食方面,对外依赖非常明显。而俄罗斯则处在一场持久战的环境中,前线压力不断,需要更多资源和人力支持。
在这种背景下,两国一拍即合,形成了某种程度的互补,朝鲜提供支援,俄罗斯提供资源。但这种互补关系建立在彼此都“有求于对方”的基础上,一旦某一方不再需要,关系也就很容易转向冷淡。
从俄罗斯官方的表态也可以看出,他们对朝鲜的定位非常谨慎。
![]()
虽然签了协议,但明确表示这不是军事同盟,而是一种防御性质的合作。这种说法本身就说明,俄罗斯其实并不愿意与朝鲜在战略上深度绑定,尤其是不想因为朝鲜的半岛局势而被动介入新的冲突。
更关键的是,朝鲜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比较特殊,与俄罗斯的合作空间也受到一定限制。
就算两国之间有一些战场层面的协作,但在战略层面,俄罗斯显然更重视的是自主性。
所以说,朝鲜虽然在这个阶段对俄罗斯有实用价值,但并不具备成为“核心盟友”的条件。
![]()
俄朝之间的合作更像是一次“战术交易”,而不是长期战略安排。
俄罗斯真正的“盟友”,只有它自己
前不久,拉夫罗夫在一档节目中公开表示,俄罗斯真正的盟友只有三个,那就是陆军、海军和空天军,这句话非常符合俄罗斯的战略文化。
这个国家有着强烈的自我防卫意识,深知在国际关系中只有自己最可靠。
历史经验让俄罗斯对任何形式的同盟都保持警惕,它曾经主导过集体安全组织,在多个地区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
但他渐渐发现这些所谓的“盟友”在关键时刻往往选择观望甚至疏远,比如,曾经与俄罗斯关系密切的亚美尼亚后来逐渐向西方靠拢,公开批评俄罗斯对盟友的“支持不足”。
这样的现实让俄罗斯更加坚定了“靠自己才是真正安全”的信念。
此外,从地缘政治上看,俄罗斯并不具备通过多边同盟实现战略扩张的条件。西部被北约包围,南部局势复杂,东部的合作伙伴也大多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与其保持距离。
![]()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能依靠的只有强化自身实力,尤其是军事力量。
普京也多次强调国防的独立性,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对军工产业的高投入。
这种做法不仅是为了应对眼前的战争需要,更是为了在国际博弈中保留最后的筹码。军队不仅是保卫国土的工具,更是俄罗斯在世界舞台上的“发言权基础”。
![]()
所以,拉夫罗夫认为“军队才是盟友”,是俄罗斯现在外交战略的核心思路。
它不再指望通过搭建同盟体系来保障国家安全,而是把希望寄托在自身实力上。这种自我依托的战略,虽然代价巨大,但在俄罗斯看来,却是最现实可行的。
中俄“结伴不结盟”,是一种战略选择,也是一种生存智慧
中俄之间的合作之所以能够持续并不断深化,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双方都清楚自己的位置和边界。
![]()
彼此之间不强求承诺,不设定义务,反而能在多变的国际局势中找到更宽松的合作空间。没有结盟的压力,也就没有被捆绑的风险。
这种关系模式有助于在国际事务中保持灵活性,既能与俄罗斯在关键问题上保持协调,又能避免被卷入其主导的地缘冲突中。
而对俄罗斯来说,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可以在经济、外交上获得支撑,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西方压力下找到平衡点。
![]()
相比之下,俄朝关系则明显缺乏这种稳定性。朝鲜的外交策略更多是基于短期利益和生存需要,缺乏持续性和战略深度。
从大局来看,俄罗斯早已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在面对全球挑战时,靠的是自己的实力。
中俄之间的合作,不是基于传统盟友的逻辑,而是基于现实利益和战略共识,这种关系具备同盟所没有的弹性和持久力。
![]()
俄罗斯用实际行动表明,它信得过的不多,真正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朝鲜的“临时加盟”无法改变俄罗斯对战略安全的判断,而中俄之间的默契合作模式,反而成为如今的国际关系中少有的稳定结构。
参考信息:
中俄执政党对话机制第十一次会议举行——京报网2025-11-14 15:3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