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稳中向好的答卷,GDP同比增长5.2%。
从区域经济结构来看,粤、苏、鲁、浙、川五大经济强省,以占全国近40%的GDP总量,构成了拉动增长的核心引擎。
一个地区上市公司的数量、市值、盈利能力和产业分布,是观察其经济活力、结构成色和未来潜力的最佳窗口。
近期,Choice公布的一份关于五大经济强省A股上市公司的比拼数据,引发了市场高度关注。
通过对这份数据的深度研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为什么广东作为“中国经济第一省”的地位如此稳固。
01
三大核心指标,广东全面领跑
在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规模体量是衡量区域经济实力的直观指标。
在这场A股上市公司的较量中,广东在三大关键维度上均展现了领跑地位。
1、从A股上市公司数量看,广东稳居全国第一。
截至11月4日,广东A股上市公司达887家。紧随其后的是浙江(728家)和江苏(713家)。
广东比江苏多出174家,比山东多出577家。这一数量优势不仅代表着更活跃的经济生态,也体现了其市场化机制的成熟与高效。
![]()
2、从A股市值体量看,广东占据绝对优势。
在总市值上,北京(27.38万亿)因其聚集了大量“中字头”央企总部而位居榜首,这具有特殊性。
而在省级经济体中,广东以19.42万亿元的总市值,位居全国第二。
广东的总市值,几乎是浙江(9.05万亿)和江苏(8.56万亿)的总和,是山东(4.66万亿)的4倍有余,是四川(3.37万亿)的近6倍。
市值是市场对企业未来价值的集体共识。广东A股市值近乎苏、浙两省之和,这意味着市场对其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行业地位和未来前景给予了更高估值。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截至11月14日,广东A股上市公司共贡献了80只股价翻倍个股,占全市场翻倍股总数的近五分之一,是翻倍股最多的省区市之一。
3、营收与净利润揭示了广东经济增长的含金量。
市值是预期,而营收和净利润才是支撑预期的基石。2025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
广东887家公司,实现营收8.03万亿元,归母净利润6358.19亿元。
浙江728家公司,实现营收3.9万亿元,净利润2573.09亿元。
江苏713家公司,实现营收2.56万亿元,净利润2179.6亿元。
数据对比一目了然:广东上市公司的总营收远超苏、浙两省之和,净利润更是超过了苏、浙两省的总和。
02
发现核心竞争力
上面数据展现了广东在规模上的领跑,而下面的数据,则从产业赛道、头部能级、市场活力等维度,揭示了广东在质量上的优势。
1、产业赛道:新质生产力VS传统优势产业
A股的行业分布,是观察区域经济底色的窗口。数据显示:
广东上市公司高度集中在电子、计算机、通信等行业。
江苏、浙江、山东则集中在医药生物、机械设备、汽车、化工等领域。
四川的优势则在国防军工、医药生物。
广东的“电子、计算机、通信”产业集群,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它们是典型的高研发投入、高附加值、轻资产运营的科技与信息赛道。
相比之下,机械、汽车、化工等领域,虽然是“国之重器”,但在资产模式、盈利能力和市场估值弹性上,与“科技+信息”赛道存在天然的结构性差异。
2、头部企业:全球平台型 VS 行业冠军型
在超千亿市值企业数量上,广东的优势明显:
广东:29家超千亿市值公司
江苏:12家超千亿市值公司
浙江:8家超千亿市值公司
山东:8家超千亿市值公司
四川:5家超千亿市值公司
进一步对比五省的头部企业,我们能看到更深刻的结构性差异。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如果我们从这五大强省中,各自选出其A股市值最高的5家公司(共25家)进行排名,会发现一个结果:排名前五的公司全部被广东“垄断”。
这五家巨头分别是:工业富联、招商银行、中国平安、比亚迪、美的集团。
对比发现,广东的头部企业是全球性、平台型的“金融+科技+先进制造”巨头。而其他省份的头部企业则更多是行业性、冠军型的龙头。
这不是优劣之分,而是赛道不同。在利润率上,“金融+科技”的组合,天然比重资产和传统制造业更具“赚钱效应”。
再看几个关键数据:
截至目前,深圳共有121家企业成立不到10年就成功上市,其中A股87家、港股34家。
总部在中国内地的上市公司,市值能稳定在万亿人民币以上的“非国企”,仅有八家,深圳独占四席,分别是:腾讯、中国平安、比亚迪、工业富联。
在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深圳10家上榜企业的合计利润(786.8亿美元),就超过了长三角27家企业的利润总和(731.4亿美元)。
![]()
以腾讯为例,其市值高达5.3万亿人民币,仅这一家公司的市值,就超过了上海所有互联网企业的市值总和。
从本质上讲,广东的成功,一方面是民营经济主导的市场化结构,另一方面是抓住了“科技创新”和“资本运作”这两个现代经济的最强杠杆。
这说明,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已从依赖传统的要素投入,转向依赖创新浓度、资本效率和市场化程度。
03
为什么是广东?
为什么是广东跑出了“金融+科技”的高利润赛道?为什么A股上市公司会在这里形成如此集中的优势?
答案在于土壤,在于营商环境。
广东的核心秘诀,可以概括为八个字: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作为全国率先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省份,广东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并践行了这一理念。现在很多地方也都在提这八个字,但广东早已将其落到了实处。
无事不扰,是给市场和企业家(特别是占比超96%的民营经济)最大的尊重和竞争空间。
有求必应,则是在企业“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的关键节点上,提供精准的助力。
截至2025年9月,广东全省的经营主体总量,历史性突破2000万户,稳居全国第一。
更具标志性的是,深圳经营主体已突破457万户,广州经营主体已突破421万户,深圳和广州已包揽全国城市经营主体总量的冠亚军。
按常住人口计算,深圳约每4个人就有一个“老板”,广州约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老板”。这种创业密度,放眼全国,无出其右。
在未来全球竞争里,真正能托底一个国家经济的,不是某个单一产业,也不是少数明星企业,而是这种足够深、足够宽、足够开放的生态环境。
无论从上市公司规模、产业结构、资本市场表现还是创新创业的企业家精神,广东都是中国经济当之无愧的压舱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