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1月14日,哥伦比亚大学的聚光灯下,曾经的政治死敌希拉里与蓬佩奥竟罕见同台,矛头直指特朗普政府“势力范围划分”的新策略。
希拉里称:我听说中美俄将划分势力范围,美国管西半球,中国管东亚。五角大楼连忙怒斥“胡说八道”。
这出大戏的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秘密?美国这个曾经的“世界管家”,为何会陷入“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窘境?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老冤家同台,唱一出什么戏?
希拉里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公开演讲中,抛出了一个让五角大楼脸色大变的“秘密”。
她声称美国正计划将东亚“让给”中国,而这一说法,竟得到了老对手蓬佩奥的高度认同。
![]()
这番话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千层浪。
毕竟,这两个人过去可是没少互相抨击,甚至连个人旧账都翻过。
此刻的惊人一致,自然让外界浮想联翩,这绝非简单的巧合。
这其实反映了美国传统外交圈子里的一种共同焦虑,他们担心如果美国继续退缩,那些地盘就真的会被别人填上。
一旦被填上,美国就再也进不去了,霸权的光环将就此褪色。
![]()
![]()
从蓬佩奥频繁在社交媒体上发声来看,他显然也有自己的政治布局。
希拉里虽然退居二线,但在民主党内部依然有影响力。
他们这次联手,更像是看到了一个共同的机会,阻止特朗普的路线继续延伸。
说到底,这不是个人恩怨的放下,而是对一个更大战略方向的共同反对。
而对于特朗普政府而言,希拉里和蓬佩奥的批评未免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
![]()
正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他们毕竟不在其位,自然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评头论足。
但对于一个需要为所有言论和行动后果负责的政府而言,现实的压力是具体而沉重的。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美国在怕什么?
美国真的不想继续领导世界吗?当然想,只是实力已经不允许了。
特朗普政府的战略收缩,其实早有迹象,而且并非毫无逻辑的任性之举。
这是一种面对现实的无奈选择,是一种被逼出来的理性。
![]()
俄乌冲突的爆发让欧洲局势动荡不安,至今仍未看到和平的曙光。
如果美国不想被这场冲突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所牵连,那么削减在欧洲的军事存在就势在必行。
除非美国愿意与俄罗斯正面交锋,并承担由此可能引发的更大规模冲突的风险。
但显然,如今的美国已经不具备这样的勇气和资本。
与此同时,中国的实力正呈现出爆炸性增长,国际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
![]()
美国不可能对此视而不见,继续在亚太地区推行过去那种霸权主义。
特朗普政府必须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决策,而不是让战争成为中美在东亚地区争夺主导权的手段。
美国人的心里很清楚,战略收缩虽然会让他们失去一部分全球秩序的主导权,但至少西半球还可以作为美国霸权的“后花园”,这是最后的底线。
如果与中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那么不仅东亚的霸权地位将不复存在,甚至可能因此丧失全球霸权,这是任何一个理性决策者都无法承受的代价。
![]()
归根结底,以美国当前的国力和面临的国际形势来看,其已难以维持全球霸权地位。
所以,美国需要通过新的政策指导来适应这个正在变化的、多极化的世界。
作为美国的领导者,特朗普必须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才能维护美国最后的荣耀。
至于希拉里和蓬佩奥,他们既然不在其位,自然无需承担其政。
更何况,如果现在真正上台的是他们,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形势,恐怕也不会如此嚣张跋扈了。
![]()
他们同样会改变态度,转而鼓励美国进行战略收缩,这就是角色的力量,是处境的必然。
美国不是不想领导,只是真的力不从心了,这种复杂的心境,外人或许难以体会。
从谁说了算到谁做得好
如果只停留在对美国内部分争的猎奇与调侃,那我们就错失了理解这个时代的关键密码。
美国内部的这场争论,以及全球格局的种种变化,都指向一个更深层的趋势。那就是,国际关系的根本规则,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
旧的规则是什么?是“谁说了算”,是基于实力和霸权的身份政治。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地图上划线,划分势力范围,世界就是他们的棋盘。
冷战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它的意志就是全球的“秩序”,它的话就是国际的“法则”。
这是一种典型的“画地为王”的零和博弈思维,是旧时代的霸权逻辑。
然而,世界已经不是那个世界了。
![]()
新的规则是什么?是“谁做得更好”,是基于价值和贡献的务实主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是最诚实的,美国GDP全球占比,已从世纪之交的30%以上,悄然滑落至2024年的不足25%。
同期,中国的占比则从不足4%,一路飙升至18.9%,这背后是实打实的“做事”能力。
就在我们讨论美国内讧的同时,金砖国家已经宣布正在开发独立于美元的支付系统。其成员国本币结算比例高达65%,这是对旧经济秩序最直接的挑战。
![]()
“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吸引了152个国家参与,形成了超过3000个合作项目。
总投资额近万亿美元,这种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做事”模式,与“马歇尔计划”的遏制意图形成了鲜明对比。
法国总统马克龙呼吁欧洲“战略自主”,强调北约已“脑死亡”,这是盟友对美式霸权衰退的清醒认知。
甚至像基辛格这样的美国战略大师,也坦言“美国必须适应一个不再拥有绝对优势的世界,霸权逻辑需要被均势逻辑取代”。
![]()
所有这些信号都在告诉我们:从“谁说了算”到“谁做得更好”的规则变迁,不是一种预测,而是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
这不是谁想让世界改变,而是世界本身在改变。
做好自己的事,就是最好的回答
面对这场围绕“划分势力范围”的争论,以及背后更深层的规则变迁,我们该怎么做?
希拉里的设想中,中国“主导东亚”的表述,听上去像是美国在做某种“默许”或“分配”。
但实际上,中国从来不是在等美国“分配任务”,更不是在等待谁的“许可”。
![]()
中国外交部早已明确回应,亚太不是谁的势力范围,而是合作和发展的区域。
我们的立场,与那种“划地盘”的冷战思维完全不同。
对我们来说,东亚不是“谁的后院”,而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场域,是我们的家园。
我们在地区影响力的扩大,不是因为别人退出了,而是因为我们主动参与、持续努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伙伴的尊重和信任。
美国内部再怎么划线,也改变不了现实的变化。
![]()
在一个越来越多元、多极的世界里,谁也不能再靠简单地画地图来主宰格局了。
如果美国真把东亚“交出去”,那也不是给谁“送礼”,而是它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无法独自维持全球平衡的现实。
今天的国际关系,早就不是靠划线、分区就能解决的简单棋局了。
从冷战走到现在,世界变了,规则也变了,不是谁说了算,而是谁做得更好。
![]()
对于我们而言,无论美国怎么安排,无论世界如何风云变幻,最关键的永远是做好自己的事。
把自己的发展搞好,把自己的朋友搞得多多的,把自己的事情办得妥妥帖帖。
用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文化的魅力和对世界和平的贡献,来定义我们的角色,来赢得我们的地位。
这不只是应对美国战略调整的策略,更是在这个新规则时代安身立命的根本。
![]()
结语
美国内部纷争的表象下,是一个大国的力不从心,和一个时代的悄然转身。
未来,世界的规则不再是“谁说了算”,而是“谁做得更好”,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面对变化,我们最好的回应就是: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用行动定义我们的角色。
#2025百度军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