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迁今若在
编辑|史迁今若在
美专家一句“别高估中国”,背后藏着多少焦虑?
2025年,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了句耐人寻味的话:“中国还远远落后于美国,美国依然握有五大结构性优势,别高估中国了。”
话音刚落,外界瞬间炸锅。有人觉得他说得现实,也有人听出了底气不足。
![]()
但无论你站在哪一边,这句话背后,其实埋着一个更大的问题:中国真的被高估了吗?还是美国怕它被低估得太久?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学术观点发表,更像是一场新的“舆论战”信号。从这个点往前倒,我们就得好好说说,这事是怎么发展到今天这一步的。
“别高估中国”:这话怎么来的?
先说说约瑟夫·奈这个人。他不是一般的学者,算是美国国际关系圈里有头有脸的角色。他最出名的理论,是“软实力”这个概念,说白了就是,国家的影响力不光靠枪炮,还靠文化、价值观、制度吸引别人。
这么一个讲软实力的专家,偏偏在2025年初对中国的“硬实力”发了话,这事本身就挺有意思。奈说,美国还有五大优势:地理位置优越,能源储备丰富,美元霸权稳固,人口结构年轻,科技依旧领先。
![]()
所以,不管中国怎么发展,美国始终领先几个身位。他的意思很明确——别被中国的“追赶速度”吓到,美国还远没到被取代的时候。
但这话说出来的时机也很微妙。正好赶上中美关系经过了几年“冰火两重天”的反复之后,好不容易有点缓和迹象。两国刚在气候问题上恢复了对话,企业界也开始重新审视“脱钩”的代价。
这时候跳出来说“中国还差远了”,听着不像冷静分析,更像是给美方民众打预防针,别恐慌、别改变、别松动。从某种角度看,这句话其实更像是一种“心理投射”——越是强调自己领先,越是说明他看到了对手真的在追上来。
![]()
话说得漂亮,现实却在悄悄打脸
奈教授拿出来的五张“王牌”看起来光鲜,但真要细抠,每一张都没那么铁板钉钉。
先说地理。美国确实天然有优势,坐拥两洋,远离动荡。但地理优势不是护身符。现在是全球互联互通时代,靠“远离战场”来保安全,已经不是铁律。反倒是我国,虽然周边邻国多,边界复杂,但我们在过去十年里,靠着不断的外交谈判和区域合作,把“地缘风险”变成了“合作通道”。
![]()
中老铁路、中亚天然气管道、中欧班列……这些不是地图上的线,而是真正跑起来的货运通道。美国靠海权稳局势,我们靠陆权稳大局。思路不一样,效果都在。
再说能源。美国这几年靠页岩油气翻身,能源自给率超过100%,这确实是一张大牌。但问题是,世界正在转型。化石能源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新能源才是下一个风口。
而我国在光伏、风电、电动车电池领域,都是全球顶级玩家。2025年,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企业、电池产业链大部分都来自我们。美国还在为油价发愁,我们已经在讨论钠离子电池的量产了。
![]()
金融方面,美元的确是全球主流货币,这点短期内难以动摇。但人民币的崛起也不是空话。我国的跨境支付系统已经覆盖180多个国家,金砖国家在推动本币结算,连中东国家也开始用人民币结算石油。
你说这不重要?可美元霸权之所以能稳住,不就是因为别人没得选吗?现在“选项”多了,自然就没那么稳了。
至于人口和科技,美国年轻人多、有移民红利没错,但问题是劳动力成本高、产业链向外流。我国虽然进入人口转型期,但高等教育普及率上来了,工程师数量全球第一,产业基础扎实,制造业门类齐全。
![]()
更关键的是,我们能快速从“追随者”变成“领跑者”。5G、量子通信、高铁、深空探测……这些领域不是美国不想干,而是干不过我们。
所以奈教授这番话,说得再漂亮,也掩盖不了一个事实:美国确实还有优势,但中国不是站在起跑线上的“学生”,而是已经在跑道上追到你身边的“劲敌”。
美国焦虑的背后,是对失控的担忧
这不是第一次,美国精英们喊出“别高估中国”。过去十年,每当我国在某个领域取得突破,美国这边总有声音跳出来“降温”:有的说“中国人口快不行了”,有的说“房地产泡沫要爆”,还有的说“体制限制创新”。但问题是,他们说了这么多年,我们也没倒,反而一步步走到今天。
![]()
真正让他们焦虑的,不是中国强不强,而是中国越来越不按他们的剧本走。
比如在过去,美国习惯用规则主导国际秩序,谁不听话就制裁、断供、打压。但现在,很多国家开始选择“跟中国合作”。东南亚、非洲、中亚、拉美……这些地方都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而我国正是最主要的投资方和工程承包方。这不是“扩张”,而是“存在感”。
再比如科技领域。美国封锁芯片、限制出口、打压企业,意图很明显:不让中国“上桌”。但我们反而倒逼出了一大批自主研发的项目,从国产CPU到先进光刻技术,每一个突破都在告诉他们:你设的“天花板”,我们不但找到了门,还在往上爬。
![]()
说到底,约瑟夫·奈这句“别高估中国”,并不是一句真心的提醒,而更像是一种心理防线。他想告诉美国人,我们还行,我们不用怕;但现实却一遍又一遍地提醒:你怕的事,其实正在发生。
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不是靠别人低估自己,而是靠自己做出了让人无法忽视的成绩。
所以,问题不在于中国是不是被高估了,而在于美国是否习惯了“高看自己”。当他们开始用“我们还有优势”来安慰自己时,也许,他们已经意识到,那个遥遥领先的时代,真的快走到尽头了。
是不是“还差得远”?不如让时间和事实来回答。
到底谁更焦虑,谁更自信,谁用嘴说,谁用脚走,分得一清二楚。
信息来源: 中国时报新闻网——中美爭霸 奈伊:美仍具5優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