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乐滩治旱工程通水3周年,渠水润渴土,金稻庆丰年

0
分享至

(文、图/ 韦金莲、李绍权、黎举幸、劳齐乐、韦鑫;通讯员/胡本勇)乐滩治旱工程通水3周年之际,桂中大地沉甸甸的稻穗熟了。11月13日,桂中大地暖阳正好,金色的阳光洒在来宾市合山市岭南镇溯河村委能容屯的400亩稻田里,给饱满的稻穗镀上了一层亮闪闪的光晕。


图1 收割机在收割水稻。

田间,两台联合收割机正“突突突”地在田垄间来回穿梭,锋利的割台轻轻一揽,成片的稻秆便被卷入机身,谷粒就顺着输粮管落入运粮车,留下整齐的稻茬在田埂边。


图2 收割机在收割水稻。

“快看这收成!每一粒都沉实着呢!”田埂上,几位农户正举着镰刀收拾零星的稻穗,时不时直起腰朝收割机挥手喝彩。

“以前没水,这片田地只能种一季稻,收多收少全看天。现在有了桂中治旱乐滩灌区工程的水,一年两季稳收,收入直接翻了一番!”望着满仓的稻谷,“旱改水”项目负责人张富良的脸上笑开了花,他脚下的泥土湿润松软,与记忆中“种啥都难长”的干硬沙地判若两地。

就在不远处,由广西水电设计院主导设计、乐滩建管局牵头建设的乐滩治旱工程,已默默通水3周年,灌区北干渠的清流静静流淌,正是这股“生命之水”,让昔日的渴土蜕变成今日的“金粮仓”。

回溯往昔,桂中地区长期深陷干旱的泥沼,“十年九旱”成为这片土地难以摆脱的标签。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缺水就像一道无法跨越的天堑,横亘在当地农业发展与农民生活之间,带来了诸多严峻挑战。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农业发展的根基。在“十四五”规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宏伟蓝图中,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命脉”。乐滩水库引水灌区工程,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灌区工程的设计布局和重大基建推进,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肩负着改变桂中地区农业发展困境、推动乡村振兴的重任。

该项工程为大(2)型灌区,是改革开放后广西新建的首座超百万亩的大型灌区,工程初设批复总投资57.03亿元,设计灌溉面积128.79万亩,覆盖来宾市兴宾区、忻城县、合山市及南宁市宾阳县4个县(区)25个乡镇,惠及人口达150万,通过总长650余公里的骨干渠系,构建起“干渠为脉、支渠成网”、“水网补水互济、水源长藤结瓜”的庞大灌溉体系。



图3 航拍桂中治旱乐滩灌区工程北干渠。

该工程分一期、二期工程建设,先后于2011年10月、2015年10月开工建设,2022年10月600余公里骨干渠系全部建成,2022年底投入试通水,2023年2月实现全线通水运行,整个过程历经水利工程设计者、建设者十余年的艰苦奋战,彻底改写了桂中旱区“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历史,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十四五”期间水利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和有力见证,更在今年广西遭遇自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特旱旱情中,发挥起作为全区抗旱工作定海神针的旗帜力量。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该工程通过完善田间渠系,打通供水“最后一米”,与“旱改水”“双高”基地、高标准农田等项目无缝衔接,建管局与设计院对工程渠系,更进一步挖掘水网联通互济治水方案的优化布局,让水资源精准浸润每一寸土地。

截至目前,工程累计供水约18.22亿立方米,实现可灌溉面积约114.41万亩,其中40.2万亩水稻、60.11万亩甘蔗及14.1万亩果蔬渔业从中受益。在兴宾区,“早稻+晚稻+马铃薯”的轮作模式已成为常态,粮食亩产较此前增加100到150公斤;在灌区内,像能容屯这样实现“一季改两季”的农田不断涌现,农业生产效率与农户收入同步提升。


图4 收割机在收割水稻。

工程的综合效益远不止于农业灌溉。桂中治旱乐滩灌区工程以“一渠清水”为纽带,将民生保障、生态改善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结。

在交通与防洪方面,315公里渠顶道路延展了村屯路网,让农副产品运输更加便捷,而149公里低洼处明渠则大幅提升了沿途区域的排洪能力,实现“灌排两用、路渠合一”。在生态改善上,工程连通14座中小型水库、12条河流及900多个沟塘,通过补蓄水恢复灌溉面积7.1万亩,补充涵养地下水的同时,让水生、陆生物种多样性逐步恢复,乡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白鹭翩跹的生态画卷在灌区随处可见。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桂中治旱乐滩灌区工程为桂中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水动力”。依托稳定的水资源供给,灌区内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双高”糖料蔗基地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后,亩产稳定在6.5到8吨,扛起了守好国家“糖罐子”的重任;特色水产养殖、果蔬种植等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一水多用”的立体产业格局,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桂中治旱乐滩灌区工程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座连接各族人民心灵的桥梁,成为了民族团结的“聚力石”。沿线壮、汉等各族群众共建共管、共享成果,在治旱兴农的实践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获得感与幸福感在渠水滋养中愈发浓厚。

从“十年九旱”到“水丰粮稳”,从“靠天吃饭”到“智能灌溉”,“十四五”期间,桂中治旱乐滩灌区工程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以实际成效践行着水利担当使命与民生福祉承诺。随着灌区后续配套工程的不断完善,这股奔流在桂中大地的清流,必将继续滋养更多沃土、惠及更多群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保障,书写更多水润民生的幸福篇章。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基建报 incentive-icons
中国基建报
《中国基建报》官方网易号
20577文章数 2509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