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欧接连以组建 “G2”“G8” 为由向中国伸出橄榄枝时,国际社会纷纷猜测中国的应对。彭博社 2024 年 11 月独家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正推进一项重要外交计划 —— 邀请中国参与 2025 年在法国举办的七国集团(G7)峰会,并探索将 G7 扩员为包含中国的 “新 G8”,该提议已得到德国政府 “总体支持”,但美欧双方均对中国是否接受心存疑虑。此前,美国曾多次释放构建中美 “G2” 的信号,试图将中国纳入其主导的全球治理框架。
面对这两场看似充满 “合作诚意” 的外交动作,中国外交部以明确立场予以拒绝。这并非出于 “傲娇”,而是中国基于对全球格局演变、阵营化危害及自身战略定位的深刻认知 —— 无论是 G2 还是 G8,本质都是少数国家主导的 “排他性小圈子”,与世界多极化趋势、全球南方利益及中国外交理念完全相悖。
![]()
欧洲的 “G8 算盘”
马克龙提出的 “新 G8” 构想,根源在于欧洲长期存在的战略焦虑。这种焦虑的种子早在特朗普政府时期便已埋下,当时美国频繁提及中美 “G2” 概念,甚至将双边会晤直接称作 “G2 会议”,这让长期依附美国安全体系、却渴望提升外交自主性的欧洲陷入 “被边缘化” 的担忧。欧洲清楚,在全球权力格局调整中,若不能找到新的战略支点,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将持续下滑。
G7 的发展轨迹早已揭示其本质 ——1975 年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成立时,它是协调西方经济政策的论坛;如今,已演变为体现西方价值观、服务西方地缘政治目标的工具。
![]()
成员资格的变动始终围绕现实利益:2014 年俄罗斯因克里米亚事件被暂停 G8 资格,2019 年马克龙破格邀请伊朗外长扎里夫出席 G7 峰会,这些案例都证明,G7 的 “大门” 何时开启、为谁开启,从来都是欧洲撬动外交格局的杠杆。
美国的 “G2 困境”
与欧洲 “扩员” 思路不同,美国的 “G2” 提议更具 “约束性” 意图。早自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学界便提出 “中美 G2 共治” 概念,核心是将中国纳入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通过规则制定约束中国发展。
![]()
特朗普政府时期,这一思路更趋直接,在贸易谈判、气候合作等场合多次暗示 “中美主导全球治理”,试图让中国接受其设定的 “竞争框架”。拜登政府虽未明确提及 “G2”,但在半导体管制、供应链重组等领域,仍试图以 “选择性合作” 将中国框定在其主导的框架内。
这种矛盾让美国的 “G2” 提议始终停留在 “口头试探” 阶段。2024 年 9 月,美国财长耶伦访华时提及 “中美应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承担更多责任”,却未提出任何具体合作框架;10 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在智库演讲中表示 “欢迎中国在符合国际规则的前提下参与全球议题”,但同时强调 “必须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
![]()
这种 “既要又要” 的态度,让 “G2” 从一开始就缺乏互信基础 —— 中国清楚,美国的 “拉拢” 本质是 “以合作之名行遏制之实”,若接受 “G2”,无异于承认美国的主导地位,放弃自身的战略自主。
中国的破局之道
面对美欧的提议,中国的拒绝并非被动应对,而是基于对全球形势的清醒判断,主动选择符合自身定位与全球利益的道路。中国外交部在 2024 年 11 月的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态:“中国一贯反对搞‘小圈子’‘集团政治’,无论是所谓的 G2 还是新 G8,都不符合世界多极化趋势,也损害全球南方国家利益,中国不会接受。” 这一立场背后,是三层清晰的战略逻辑。
![]()
首先,中国坚定维护 “全球南方” 立场。自 2021 年提出 “全球发展倡议” 以来,中国始终将自身与发展中国家紧密绑定 —— 截至 2024 年 10 月,中国已与 130 多个国家、30 多个国际组织签署 “全球发展倡议” 合作文件,在减贫、基建、医疗、教育等领域开展超 2000 个合作项目。
中国深知,全球南方国家占世界人口 80%、占全球 GDP 近 40%,是多极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若加入 G2 或 G8,将被视为 “脱离发展中国家阵营”,削弱与全球南方的合作基础。中国驻联合国大使在 2024 年 10 月的安理会辩论中强调:“中国的外交政策始终以发展中国家利益为重要出发点,绝不会加入排斥发展中国家的机制,更不会成为少数国家主导全球治理的工具。”
![]()
地缘博弈新走向
美欧的提议与中国的拒绝,折射出全球地缘格局的深刻变化。欧洲的 “G8 杠杆” 与美国的 “G2 约束”,本质是旧有权力思维的延续 —— 试图以 “小圈子” 维护少数国家利益,却忽视了多极化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
世界银行 2024 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 63%,较 2000 年提升 28 个百分点;金砖国家的 GDP 总量占全球比重从 2009 年的 12% 甚至 2024 年的 25%,这些数据都证明,全球权力正从西方向非西方转移,任何排斥多数国家的机制都难以持续。
![]()
美国则仍处于 “纠结” 之中。一方面,美国无法忽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在气候治理、公共卫生、全球经济稳定等领域需要中国合作;另一方面,又不愿放弃对中国的遏制政策,在半导体、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业等领域持续对华施压。
2024 年 11 月,美国商务部虽放宽部分对华芯片出口限制,但仍维持对 7 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芯片的管制。这种 “选择性合作” 难以建立互信,也让美国在全球治理中逐渐丧失主动权 —— 例如,在联合国安理会关于乌克兰问题的多次投票中,美国多次未能获得多数支持,反映出其全球主导力的下降。
![]()
结语
拒绝 G2、G8,不是中国的 “傲娇”,而是对全球形势的清醒判断。在多极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任何试图以 “小圈子” 主导全球治理的做法,都不符合时代潮流;任何将中国视为 “棋子” 或 “杠杆” 的想法,都是对中国战略自主的严重误判。中国始终坚信,全球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共同参与,国际秩序的改革需要兼顾各方利益 —— 这不是 “理想主义”,而是基于现实的必然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