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中国香港进行IPO路演,但这段时间药企扎堆申报港股IPO,已形成了‘堰塞湖’,基石投资者和锚定投资者都快看不过来了,我们遭遇路演排队。”有赴港IPO药企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
今年以来,港股医药二级市场的复苏,提振了企业们IPO融资热情。根据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截至11月14日,港股的医疗保健板块今年累计迎来了23家企业成功上市,而去年同期仅有8家企业上市。
当前,还有不少医疗保健企业正在排队上市。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今年以来申请港股IPO的医疗保健企业数量超过40家,如11月以来这短短半个月,申请的数量就有8家了。
随着拟IPO企业数量增多,如何寻找到合适的投资人,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激烈,而企业与机构投资者之间也多了几分博弈。
博弈加大
11月12日,明星药企百利天恒(688506.SH)在港交所发布的一纸关于延迟全球发售消息,引发各方关注。
按照百利天恒原定的计划,本次全球发售H股基础发行股数为863.43万股,其中,初步安排香港公开发售占比10%;国际发售占比90%。发行的价格区间初步确定为347.50港元至389.00港元。公司预计11月17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但这一切,突然暂停。对于延迟发售原因,百利天恒称是“鉴于目前的市场情况”。
目前有传言称,包括基石投资者在内的认购,并没有达到一个比较理想水平。“听说因为价格,投资人想要占便宜,公司不愿意。”有医药投资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第一财经记者亦向百利天恒了解详情以及重启发行的时间,但未获得回应。
有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百利天恒这次在港股进行IPO,并非单纯融资,而是从公司长期战略发展维度考量,希望吸引到那些看重公司长期价值、未来成长空间的投资人,而不是只在意短期价差的投资人。
通常而言,港股新股发售分为基石配售、建簿配售和公开发售三个部分。基石配售、建簿配售均属于国际发售,其中基石配售部分出售给发行人在公开招股前已经选定的基石投资者,他们对股票发行价范围里的最高价享有一定的“砍价”权;建簿配售部分主要出售给机构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也就是锚定投资者,他们对最终发售价享有最充分的议价权;公开发售部分则主要销售给散户投资者。公开认购部分的投资者属于被动的价格接受者,没有什么议价权。
当前,随着拟IPO药企数量增多,不少企业都希望找到基石投资者“背书”。基石投资者认购IPO股份,需接受至少六个月的强制锁定期,他们的参与,可以向市场传递出企业价值被专业大型资本认可的强烈信号,在提升发行信誉的同时,也可以起到稳市作用。
“今年医药二级市场上不少个股已实现比较多的涨幅,投资人今年的业绩可能达标了,他们当前更愿意把精力放在新股上,相较于已上市的‘老股’,新股还有一定的折价空间,拟上市的企业也希望找到有实力的基石投资者做背书。因此,这段时间,券商们都在积极带着中国内地的生物科技企业进行路演。中国香港一些比较大的投资人办公室,一天可能要接待五到六波路演,我们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排队情况。”前述拟IPO企业人士说。
该药企人士表示,他们也在抓紧时间路演,因为进入到12月,圣诞节假期快来了,中国香港投资人也会陆陆续续放假。
这些项目抢手
今年以来,国产创新药企相继达成的对外授权交易,催生了资本市场医药股行情。今年前9月,恒生创新药指数累计涨幅翻倍,再加上港交所今年8月份推行的IPO发售与定价机制改革,基石投资者参与药企IPO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今年以来已成功上市的23家港股医疗保健企业,有多达16家企业均有基石投资者参与IPO股份认购,其中劲方医药(02595.HK)、银诺医药(02591.HK)、维立志博(09887.HK)、药捷安康(02617.HK)、恒瑞医药(600276.SH;01276.HK)、映恩生物(09606.HK)这些企业参与认购的基石投资者在5家或者5家以上,这里面不乏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瑞银资管、高瓴资本、礼来亚洲基金、博裕资本、清池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
如恒瑞医药港股IPO时基石投资者合计锁定发行份额的43%;映恩生物港股IPO时引入的基石投资者更是多达15家。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个月,医药二级市场的火热不及前期,但药企申请港股上市的热情依旧不减。
9月29日,A股企业贝达药业(300558.SZ),再度向港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这是第三次试图冲击港股IPO,此前两次分别在2021年2月和12月递表,均因未能在有效期内完成发行而“失效”。
11月10日,A股医疗器械“一哥”迈瑞医疗(300760.SZ)也向港交所递交IPO上市申请。
前述医药投资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在医药IPO项目很多,基石投资人确实有些看不过来了,再加上近期医药二级市场行情不如前几个月火热,医药一级市场还没真正回暖,基石投资者已变得更加理性。
该投资人观察,对于医药IPO项目,市场投资在走向分化,部分项目还是很抢手,比如跟siRNA(小干扰RNA)药物、ADC(抗体偶联)药物、AI方向等相关的,受到的关注度相对较高。
另有投资人表示,近日,全球两大跨国药企巨头辉瑞以及诺和诺德,在争夺收购GLP-1减肥药开发商Metsera方面一度闹得不可开交,这使得GLP-1赛道竞赛再度升温,市场也在寻找类似投资标的。在近日的拟IPO企业路演中,GLP-1企业如先为达生物,因拥有完全自主研发的偏向型技术平台,被业界戏称中国版Metsera,也吸引了一些关注度。
前述拟IPO企业人士表示,据市场估计,在明年第一季度,会有多家药企登陆港股上市,大家希望可以抓住市场窗口期,顺利完成发行上市。
有港股保荐机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今年以来,港股医药板块出现比较多的涨幅,但相比2021年以来的板块下跌,当前还处于价值修复过程,不排除短期内板块还会出现调整,从长期看,板块趋势还在向上。“医药板块受到的关注度仍很高,一些国际投资人,还有中国内地南下的资金也在关注。虽然拟IPO医药企业很多,但资金还在流入医药板块中,优质的或者头部的医药投资标的,还是会继续受到热捧。”
不过,该保荐机构人士亦表示,当前的医药企业IPO的发行,到了考验IPO定价能力阶段,价格也要有足够的折价空间,才能获得投资人更多的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