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焦作日报

![]()
现在流行的办公室水果盆栽,大多数有季节限定,还需要按时浇水、晒太阳。
而不久的将来,也许办公室盆栽能直接晋级为“mini水果工厂”,搭配智能管理系统,懒人模式下实现“续命水果”全年不间断供应。
最近,有个国际性的种植草莓比赛就是在探索这件事。2025年第五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启动,初赛吸引了全球46支团队报名。其中,有17支队伍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等海外国家。
进入决赛的四支队伍,要在规定时间内自行设计、建设约50平方米的“植物工厂”,并进行为期6个月的国产草莓种植挑战。比赛要求,应完全在人造的环境中,用更低的能耗和成本,种植出高产、优质的草莓。现在,四支队伍的“植物工厂”正在紧锣密鼓地搭建中。
为何要在人造环境下种植草莓?
草莓,是一种浆果,呼吸旺盛、果肉柔软多汁,在收获和运输中极易受到损伤和被感染病害。结合AI智能打造的“植物工厂”,草莓直接可以种植在消费者身边,能最大限度消减草莓分拣、运输、储藏的损耗。同时,在成熟期摘下的新鲜草莓风味更佳。建设“草莓植物工厂”还能充分利用城市空间,打造街角“水果农场”。
此外,草莓经济价值较高,技术成熟+模式推广后,能够支持一个覆盖“植物工厂”成本的售卖价格。
有的参赛队伍设计的“草莓植物工厂”堪比能耗设计“最强大脑”。不仅空间利用率能提高到200%、水分生产效率能提高300%以上,还能为草莓提供最佳光照时长和强度,提高草莓花芽质量。
有的队伍主打“让懒人也能体验到农事收获的快乐”。他们开发的智能种植系统,根据草莓的生长特性建立数字模型,并结合人工算法,自动、实时调节植物工厂里的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
这个“种植草莓比赛”,在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首次开设的智慧农业论坛上备受关注。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范洁真以“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为例介绍主办农业赛事的意义:“我们甘愿将公司短期利润转化为对农业科技、人才与产业链的持久投资,播种一个更具韧性、更富饶的数字农业未来。”
智慧农业论坛,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浙江大学、拼多多主办,旨在探索AI时代数字农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创新路径,携手打造多方协同的产业生态,共同推动全球农业农村的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在这场论坛上,拼多多除了公布了“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决赛进展之外,还分享了“全球农创客大赛”“科技小院大赛”项目,将中国田间地头技术创新的“第一手经验”带到了国际舞台,让关于粮食安全与数字农业未来的探讨更加接地气且有借鉴意义。
人工智能浪潮正席卷全球,农业这一人类最古老的产业,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数字化变革。
从“草莓自由”到“种菜自由”
要问拼多多常年举办的这种国际化智慧农业论坛、农研比赛有什么意义?
从一颗草莓到一个产业,从一场比赛到一种生态,对于公众来说,期待的可能不仅仅是“草莓自由”怎么到来,更是一个由科技驱动、效率至上,更加可持续、更加多元化的农业新时代。
刻在中国人DNA里的“种菜自由”,未来将不再局限于乡村田园,而是在科技的帮助下,打破场地约束和时空约束,让种地更加随意、简单和从容。而作为终极目标的“太空种地自由”,更是值得期待!
在中国空间站的空间植物栽培装置(SVCF)帮助下,中国人太空种菜早已实现,但未来我们能畅想的远不止于此。就像联合国粮农组织数字农业和创新高级专家尼古拉·特伦多夫在智慧农业论坛上说的,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推动农业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需要产学研多方共同协作。
农业领域应该多一些支持创新研发的平台,为有志青年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促成技术和变革发生的可能,让前沿科研加速走向田间地头,真正落地生根。
来源:央视新闻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文章版权属《焦作日报》(微信号: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013
![]()
![]()

![]()
总值班:马秀清 统 筹:王 鹏 梁易凝
责 编:陈 彬 审 核:丰舒潍
编 辑:苗佼菲 校 对:薛 莹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 律师朱建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