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顺义街头,四十岁的老张蹲在路边抽烟,手里攥着刚签的离职协议。他背后,曾经轰鸣的北京奔驰工厂正被蓝色围挡圈成废墟,起重机正在拆除“北京奔驰”四个大字。老张说,厂里三千多工人,一夜之间全散了伙。
事情始末。这事儿得从两年前说起。老张所在的合资厂原本是中德合作的“模范生”——德国人管技术,中国人跑市场,奔驰车打着“德国工艺+中国速度”的招牌横扫全球。可去年中方突然要求成立工会和党支部,还规定“书记必须进董事会”。德方当场拍桌子:“这是干涉经营!要么按合同来,要么散伙!”
中方态度硬得很:“工会是法律规定的,支部是政策要求,你们不接受就别想开工。”谈判僵持半年,德国总部一跺脚:“撤!宁可赔钱也不低头。”结果就是现在——工厂停产,工人领完赔偿各奔东西,顺义区今年税收直接少了十几个亿。
![]()
争议焦点——“规则”VS“国情”。德方咬死合同条款,认为工会和党支部是额外政治任务,会干扰管理。中方则搬出《工会法》和党建要求:“在中国做生意就得守中国的规矩!”可工人私下嘀咕:“工会成立后,加班费发得慢了,食堂菜也贵了,这‘规矩’谁爱守谁守。”
跨国企业的“双标”。有意思的是,同属奔驰系的奔驰中国(纯外资)去年裁员时,给员工塞了N+11补偿,而北京奔驰(合资)只肯按最低标准赔N+1。工人们骂:“同个妈生的,咋待遇差这么多?”律师分析,合资企业想省钱,外资主体怕舆论,两头都有小算盘。
![]()
“正确”背后的代价。官方通稿写“依法依规处理”,可老张们不买账:“厂子倒了,我们成了牺牲品!”顺义原本靠着奔驰攒下家底,现在厂房空着,周边餐馆、物流都得跟着黄。更扎心的是,德国那边转头,就在东南亚建新厂,用的还是中国工人带去的经验。
奔驰的“中年危机”。全球电动车销量暴跌78%,在中国被比亚迪吊打,德国总部急着砍成本,哪管中国工人死活。
中方的“控制欲”从利星行争夺销售权,到如今插手董事会,中方越来越想掌握主动权,可外资不吃这套。
工人的“夹心饼”老张说:“当初说合资企业能学技术,结果学了个寂寞,最后连饭碗都没了。”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规矩”和“生意”的撕逼大战。德国人觉得中国乱加戏,中国人觉得德国不守我方规矩,结果两败俱伤。几千工人失业,说到底是被当成了博弈的棋子。
德方宁愿赔钱也不妥协,可见他们真怕了——怕党建渗透,怕失去话语权,这背后是外资对中国市场规则的不信任。
中方硬刚到底,看似“赢”了厂子,可奔驰一撤,产业链跟着崩,税收、就业全得找补。这“正确”是不是太贵了?
最惨的还是工人。他们既不是政策的制定者,也不是企业的决策者,成了时代浪潮里的一粒沙。
说句扎心的——当“讲政治”和“做生意”成了死对头,普通人永远是第一个买单的。奔驰撤了,还能去东南亚开工厂;北京工人们呢?再找工作,可没人管你什么“正确”不“正确”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