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或投资过程中,股权转让是常有的事。但很多股东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我把股权转给别人了,之前公司欠的债,还得我还吗?”其实答案并非“一刀切”,关键看转让时的具体情形。今天广森小编带大家理清股权转让与公司债务的责任边界。
一、核心原则:公司债务≠股东债务,一般情况无需担责
首先要明确一个公司法的基本逻辑:公司是独立法人,有自己的财产,应当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股东的核心责任是“出资义务”——只要你已经按公司章程足额出资,且没有抽逃出资等违规行为,那么无论股权是否转让,公司的债务都由公司自己承担,与你这个原股东无关。
简单说:股权转让只是“股东身份”的变更,不是“公司债务”的转移。债权人借钱给的是公司,不是某个股东,所以不能因为股东换了,就要求原股东还债。
二、这5种情况,转让股权后仍可能担责!
虽然一般原则是“不担责”,但如果存在以下情形,原股东可能会被要求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一定要警惕:
1.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最常见)
如果转让股权时,你作为原股东没有按公司章程足额出资(比如认缴100万只实缴30万),或者出资后又抽逃了资金,那么:
债权人可以要求你在“未出资/抽逃出资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即使股权已经转让,这种责任也不能免除(新股东知情与否不影响债权人向你追责)。
2.恶意转让股权,逃避债务
如果明知公司有大额债务到期,为了躲债而低价转让股权,或者把股权转给没有偿债能力的关联方/空壳公司,导致债权人的债权无法实现,债权人可能会起诉要求“撤销股权转让行为”,并让你承担债务责任。
3.股权转让协议有特殊约定
如果在股权转让协议中,你和新股东明确约定“原股东对公司特定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并且这个约定被债权人知晓并认可,那么你需要按约定担责(注意:这种约定只在双方和知情债权人之间有效,不能对抗不知情的第三方)。
4.担任法定代表人/高管期间有过错
如果转让股权前,你同时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等职务,且在债务形成过程中存在过错(比如违规决策、挪用公司资金还债、提供虚假担保等),债权人可能会以“职务侵权”为由要求你担责,和是否转让股权无关。
5.公司是“一人有限公司”,且无法证明财产独立
如果转让前公司是一人有限公司(只有你一个股东),且你不能证明“公司财产与个人财产相互独立”(比如没有完整的财务账簿、公私账户混用),即使转让了股权,债权人仍可要求你对转让前的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三、股东转让股权,如何规避债务风险?(实操小贴士)
无论你是原股东还是新股东,做好以下几点,能最大程度避免债务纠纷:
对原股东:
转让前先“结清出资”:要么足额实缴未完成的出资,要么和新股东约定出资义务的转移,并在协议中明确写清;
披露债务情况:主动向新股东如实告知公司的债务状况,避免因“隐瞒债务”被新股东追责;
拒绝“恶意低价转让”:按股权的合理价值转让,保留资产评估报告、交易凭证等证据;
协议明确责任:在股权转让协议中写明“转让前公司债务由公司或新股东承担(除法定需原股东担责的情形外)”。
对新股东:
尽职调查:核实原股东是否足额出资、有无抽逃出资,核查公司的债务清单、担保情况;
要求担保或预留尾款:可要求原股东对转让前的债务提供担保,或预留部分股权转让款,待债务核查清楚后再支付;
办理工商变更:及时办理股东、法定代表人等工商变更登记,避免后续被“莫名追责”。
股权转让的核心是“权责清晰”——原股东要履行出资义务、如实披露债务,新股东要做好尽职调查、明确约定责任,这样才能避免后续的法律纠纷。如果遇到复杂的股权转让场景(比如公司有大额隐性债务、原股东出资情况不明),建议咨询专业律师,确保交易合法合规。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